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部分

除夕夜,年三十,闔家團圓。

如果是以往,這會兒功夫張晨應該是在磨蹭著從他老孃手裡接過麵糊和對聯,去舊布新。

當然,完事了也討不了好,家裡祭祖的一應東西也要挨個準備,白鶴建特區之前還是村的時候,那會兒雖然已經建了公墓,但是鄉下的風俗還在,除了清明上香,除夕之前還要大祭。

這裡裡外外進進出出的人一年比一年多,也幸虧公墓的大門夠寬敞,否則還真是擠不進去,這人逼急了有時候倒也不一定會跳牆,而是被迫遵守秩序。

不知道是從哪一年開始,原本公墓進進出出的就看誰來得早,先到先進,後來這人一多起來,慢慢地就自覺了,左出右進,自覺排隊。

原本白鶴有很多人搬出去定居,後來村裡搞改革,前三年張文林還專門以村委的名義發了通知,戶口仍留在白鶴的可以回遷,但是三年期滿,戶口已經遷出的就無法享受原住民政策。

後來建特區的時候有很多人又琢摸著搬回來,只是可惜那會兒張文林已經不在任上了,&無&錯&小說 {m}。{qule}du。{}於冰和胡德平開始制定新的戶籍政策,只要非本地戶口一律算作外來定居人口。

總之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悔青了腸子,當初一再觀望就是不肯回來。

車子離開金州縣政府,一路馳騁。

張晨也看得出來譚根生可能也有點心急了。這大過年的一家老小都在家裡等著,著實記掛的不行。

“譚哥。你開慢點,不要急。我們下午三點鐘到家耽誤不了事。”

譚根生笑了笑,車速才緩緩慢了下來,其實他開的並不快,只不過是一種心境在那裡,張晨提醒他的時候才慢慢醒悟過來,手上的動作要穩很多。

下午不到三點鐘的時候車子已經下了高速,很快就進了白鶴市,前面折騰了幾天老徐一家都有些疲勞,再加上路況比較好。車子開的穩,等開進白鶴大道徑直沿著分流的主幹道進入白湖區時,車裡一個個都睡熟了過去。

一直到經過白鶴一中,也就是原來的壩頭鄉中改建過來的校門時,減速帶震盪了四五次後面車廂裡幾個人才悉悉索索地都醒了。

“舅媽,我們快到了!”

“到啦?”

說著話的功夫人已經醒得差不多了。

“爸,媽,我們馬上要到了!”

徐富強和楊金花老夫妻倆都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樣子,揉了揉眼睛。這才貼著車窗戶朝外面看了看。

喲!

這一下子是真的嚇得不輕。

老夫妻倆這一輩子到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潞城市區,跟白鶴一比,尤其還是最繁華的白湖區和白鶴區,潞城其實跟鄉下也沒多大點的區別。

雖然不如月半彎和白鶴商業街那一塊高樓林立。但是現在他們經過的這一片是白湖區重點的環保實驗區。

四周都是花卉園林,居民區的樓盤很整齊,並排著望過去看起來就像是一望無際。住樓全是高層,下面則是鬱鬱蔥蔥的一片被茂密的林園所覆蓋。

這是白湖灣集團重點打造的綠色居住區。也算是開創了一個先河吧,跟傳統的綠化不同。這種模式的建築設計,高層的樓上住人,採光和氣流迎面的仰角都經過了多次測驗和論證。

三層樓以下沒有任何住戶,全部採用園林式的佈局,一律建設地下停車場,而且停車場的入口就在小區入口外面,地面上只安排極少數的停車位供特殊情況使用。

小區內也根本就沒有常見的那種綠化設施,全部採用水流、藤蔓植物和特殊選擇的樹種進行園林式的培育和養殖,下面三層的居民樓全部開發成商鋪和大型的商場。

把每一個小區都看成是一個小型的公園也不為過。

“文娟,你們家就是住這種房子?”

顯然楊金花對這個房子的期待程度並不低,事實上這裡的房子白湖灣集團當初開發出來的時候一共建造了六期工程,耗資巨大,花了足足三年多的時間才建成整個園區。

但是顯然,白湖灣集團成功了。

這片住宅區雖然算不上最白鶴最豪華的住民小區,但是設計新穎大膽,而且居住環境舒適,裡面居住的人口幾乎上都是後來入住的外來戶籍,也就是新白鶴人。

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約莫佔了不到三分之一是白鶴本地人賣掉原來擁有地皮的拆遷別墅樓後重新買的房子。

這也就是當初張文林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