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人呀,並不是說不能用,但用了他們,讓他們和軍隊對抗,釀成風潮,我覺得實在沒有這個必要。何況朱現為堂長,尹為團長,我也沒有不用他們呀!當時,袁世凱需要程德全穩定江蘇局面,控制同盟會的武裝力量,不能不接受他的要求。由於程德全魄力雄厚,手腕靈敏,處事持平,絕無偏袒,因此,程德全也能得到同盟會軍界的尊重,江蘇政局相當平穩,也讓專心經營地方實業、教育的張謇在政治上很放心。

張謇則以自己的聲望和鹽政總理的職務盡力為程德全籌措整理軍隊的經費,並一再與袁世凱直接交涉中央撥款,從而使程德全整理軍隊的計劃得以實施。在同中央的交涉中,張謇也處處維護蘇督的利益。江蘇成為同盟會和前清立憲派人士相安無事的省份。程德全施展了全部的智慧,來小心翼翼地貫徹走鋼絲的平衡政策,他一直要面對上上下下來的各種沉重壓力,心情常常是憂鬱的。當風雲突變的時候,還能堅持下去嗎?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3.軍民分治還是地方自治?(1)

辛亥革命後,由同盟會員擔任都督的省份並不少,有些省份的都督雖然不是同盟會員,但該省的實際權力也掌握在同盟會員手裡,例如湖南、福建。但是,從後來時局的發展來看,一些同盟會都督已經與同盟會的政治路線脫離了關係,例如山西都督閻錫山、陝西都督張鳳翽、貴州都督唐繼堯,不一而足。同盟會的政治路線有很大的模糊性,何況南京臨時政府結束以後,本來就很鬆散的同盟會,更成了一盤散沙。於是,地方都督也往往各行其是。我們在這裡敘述的是同盟會兩位最重要的都督:江西都督李烈鈞、廣東都督胡漢民。廣東本來就是孫中山領導革命最重要的地區,革命力量活躍自在情理之中,至於江西恐怕只能說是李烈鈞的個人因素更重要一些吧。

李烈鈞,生於1882年2月23日(清光緒八年正月六日),江西武寧人,字協和,別號俠黃。出身耕讀世家,父親曾參加太平軍,失敗後回家種田經商,家道小康。少年時讀書習武,喜歡交遊,性格豪俠,朋友眾多。為房產糾紛,小小年紀出庭時被無理逮捕,受盡欺辱。1902年被縣裡推舉入江西武備學校學習,1904年被選送日本學習,先進振武學校,畢業後實習一年,又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李烈鈞在日本時,多次面見孫中山,1907年經張繼等介紹,加入同盟會。同時,他在士官學校組織“丈夫團”、“武學社”等小團體,與南北派士官生多有聯絡。1908年畢業回國,任江西混成協管帶(營長)。因宣傳革命,被上級借其他事由逮捕,經營救獲釋。1909年到雲南軍中任職。雲南軍中佈滿日本士官生和革命同志,革命活動十分活躍。武昌起義時,李烈鈞正經武漢前往北京。在北京與革命同志聯絡後,返回江西參加革命,曾策動海軍起義,並率師增援湖北,任蘇皖粵鄂贛五路聯軍總司令。但南北議和,戰爭停頓。江西革命後政局混亂,歷任都督治理無方。於是,江西省議會選舉李烈鈞為江西都督,並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李即率部回贛蒞任,於1912年3月19日就職。

胡漢民,生於1879年12月9日(清光緒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廣東番禺人(現廣州市),原名衍鴻,字展堂。“漢民”是參加同盟會後,為《民報》撰稿時的筆名,後來就在社會上流行。父親做州縣幕僚。父母去世後即以教書謀生,21歲時考中舉人。1902年,胡與吳稚暉、鈕永建等到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學習。不久,因吳稚暉與清駐日公使衝突,胡漢民為吳抱不平,憤而退學回國,任廣州《嶺海報》總編輯,又赴廣西梧州教書。1904年冬,再次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法政大學速成法政科學習。1905年秋,與廖仲愷同時加入同盟會。《民報》創刊後出任編輯,主編張繼,但實際工作由胡漢民負責。第六期後由章太炎任主編。《民報》與梁啟超的《新民叢報》就“要不要革命,能不能革命”,進行了激烈的論戰。胡漢民與汪精衛都是《民報》的主要執筆者。胡漢民根據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擴大解釋了《民報》的六大主義:(1)顛覆現今之惡劣政府;(2)建設共和政體;(3)土地國有(即平均地權);(4)維持世界真正之平和;(5)中國日本兩國之國民連合;(6)要求世界列國贊成中國之革新事業。他對土地國有政策,多所闡發。同盟會和梁啟超的論戰,使彼此間結下了深深的裂痕。1907年春,孫中山被日本驅逐出境,胡漢民即隨孫中山前往越南的河內設立革命機關,策動兩廣起義。他參加了南方歷次起義的組織工作和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