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蕭衍清楚,籠絡士大夫,讓他們擁戴新朝,利用世家大族的聲譽威望,這是很重要的。他也更清楚,一味濫殺會傷“和氣”,而“國祚例不靈長”。光靠大棒是不能成事的,還得備些胡蘿蔔:當初出身高門的袁昂拒境不降,蕭衍後來不僅沒有問罪於他,反而還授予了他高官,並格外恩賞;其他“有氣節”的高門大族也是這樣對待的,蕭衍還有意讓皇室宗親跟這些家族互通婚姻。

果然,這些大家族很識時務,他們可並不對舊主子愚忠。而清代大學者趙翼更為我們指出:其實,六朝之高門大族並不關心政權更迭、誰坐天下,而只是關心自家的政治地位,斤斤計較於“我之門第”。蕭衍正是滿足了他們的這種虛榮心和自私心,所以才把事情辦得格外順利。不過也有例外的,骨頭算是硬的,但到底是個別人,冥頑不靈、軟硬不吃者只好乾脆殺了。

前進道路上的障礙終於都被掃除了,齊和帝中興二年(502)四月初八日,蕭衍正式即位稱帝,並改元天監,改國號為“梁”。蕭衍即為梁武帝,從此也便開始了他漫長的統治生涯。

縱觀整個兩晉、南朝,以方鎮起家而至改朝換代者,蕭衍這還是獨一份。他能力肯定是有的,但其運氣、機遇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濟世安民雖然並非蕭衍的初衷,但他一旦坐到皇帝的位置上,這也就是他的責任了;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未來他肩上的擔子自然並不輕鬆……

1、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勤政帝王

三、開創江左未有之盛世

1、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的勤政帝王

皇帝並不是那麼好做的,一般而言,權力越大,其責任也就越大,不出事還好,出點事就是領導的錯。好在蕭衍是一個責任心強、辦事很好的帝王。

天監初年,就在他上臺伊始,整個梁王朝就面臨著相當嚴重的困難,真是禍不單行,歸結起來大概有這樣四個方面:

第一、內戰剛剛結束,人心稍安,百廢待舉,可新王朝卻又被連年的饑荒與瘟疫給困擾住了;

第二、新朝慶典才沒過多久,臣下們表忠心的話言猶在耳,卻有江州刺史陳伯之(大概是反悔了)、益州刺史劉季連等相繼舉兵造反,因而一時間“國內危懼”,人心惶惶,真是此方唱罷彼又登場;

第三、正是大展拳腳的用人之際,心腹幹臣、老舅張弘策竟不幸被前朝(東昏侯蕭寶卷)餘黨乘亂殺死,而“盡心事上”、“精力過人”的親信範雲又突然病亡,加之諸皇子幼小、宗室薄弱,舊屬武將又多不堪經國之任,前朝臣僚、名士不屈附者也多有人在,經營朝政實乏其人;

第四、原豫州刺史裴叔業叛降北魏後,北魏大軍立足壽陽,不斷擴大其勢力範圍,整個淮南局勢相當危急,而淮南一失,建康也就沒有了遮蔽。

面對這諸多困難,才剛剛品咂到一點點成功味道的蕭衍絲毫也沒敢掉以輕心,即位前後就像他自己屢次表示的那樣,其對統治新王朝“若朽索之馭六馬”,就如拿著一根快要腐朽的繩索去駕馭六匹馬,自然是惟恐有失。

據史書中的記載,自從蕭衍做了皇帝以後,可謂起早貪黑、兢兢業業,“勤於政務,孜孜無怠。每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燭看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把手都給皴了,分明成了勞模樣人物。新朝各種物質條件不足,所以蕭衍也特別的節儉,他每天才不過只吃一頓飯而已,而且飯食中還沒有魚肉,只是些豆羹之類粗糙的食物;如果政務繁忙,時間過了正午,他便漱一下口了事,一天粒米不進。穿的也很樸素,不過都是些布衣服,用的是木棉黑帳,而且帽子要戴三年,被子要蓋二年,對後宮的要求也很嚴格。尤其,“不飲酒,不聽音樂,非宗廟祭祀、大會饗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

儘管如此,後世仍有些人諷刺他做秀,因為這於一個帝王而言似乎有點不合情理,且與南朝豪奢的社會風尚也是格格不入。不過,這其實倒更見出了蕭衍內在修養的不凡,而且也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不以流俗為意,所謂“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矣”,豈不正是這位學者型帝王的很好寫照嗎?

除了去全力料理、經營國政以外,對於如何扭轉危機局面、如何鞏固新生政權,這位新皇帝在每年頒發的詔文中總要言及“缺於治道”、“思闡治綱”之類的話,這也說明他在不聽地思考並尋求治國良策。

在具體的政策舉措中,值得稱道的如重視發展農業生產、減輕對百姓的剝削、救濟窮困人口等。其中虛心納諫、嚴明吏治也是值得一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