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了發展已有的“察舉”和“郎選”制度外,劉徹又普遍實行了“徵召”、“公車上書”(自薦)以及博士弟子員入仕等制度,總之他為了儘可能地延攬人才可謂不遺餘力。由此,敢於制度創新的劉徹親政之初就網路到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外事征伐而內事興作”,也就能夠得以順利地實現自己偉大的政治抱負了。

且讓我們一窺武帝前期的人才之盛:軍事方面,出現了像衛青、霍去病這樣的曠古名將;政治方面,有公孫弘、主父偃、汲黯、張湯(儘管是個酷吏)等大名鼎鼎的人物們;學術思想方面,則出現了董仲舒這樣的一代大儒,司馬遷更是不必說;文學方面,有司馬相如這樣的著名辭賦家;外交方面,則有溝通西域的張騫等。其中,被後世推崇為“文俠”的東方朔就是大膽向劉徹自薦的典型人物,雖然他的政治抱負並未得以真正施展,但是他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皇帝的垂青和信用,並且得以留名青史。

① 兩句都出自《論語》中孔子的言論。

2、有些吹牛過頭的東方朔

東方朔當初也算是個很有個性的狂士,其自薦的上書中就有這樣幾句:“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撫養才得以長大成人。我雖然十三歲才讀書,但是我的勤學刻苦卻是別人所不能比的,我三個冬天讀的文史書籍就足夠我受用一生的了。我十五歲學習擊劍,十六歲學儒家的《詩經》、《尚書》等,誦讀了其中的二十二萬字。我十九歲又學習孫吳兵法和擺兵佈陣……”如此等等,反正就是要向皇帝表明自己有多牛、多有素質、多全面發展;而皇帝還真就欣賞他的這份自信,不過還是覺得他有些吹得過頭了,反成了大而無當之輩。

東方朔因為比較智慧、幽默,所以很會逗樂子,倒成了專門給皇帝娛樂、解悶的下賤的“俳優”(演員)之類,以至被司馬遷列入了《滑稽傳》。因此事實上,他雖然很有才華,但他對漢武帝的影響卻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匪夷所思。

然而瑕不掩瑜,年輕的劉徹的確是一位難得的好青年、好君主,也儘管他的臣下們很少有得善終的。。 最好的txt下載網

五、儒家與武帝的文才問題

五、儒家與武帝的文才問題

1、劉徹的文學愛好從何處來

在中國古代,經子之學與文學基本是一體的,而用今天時髦的話來說,便是文史哲不分家。黃老經典《老子》是散文詩,儒家“六經”之一的《詩經》更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誦讀這些經典,對於少年劉徹的文學興趣無疑是一種大大的啟蒙。

尤其,儒家強調“詩教”,即用文學藝術來實現和完成社會教化;以為帝國政治服務。比如孔子曾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又說:“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禮記》)。劉徹從小受到這種薰陶,自然也就養成了重視文學、喜愛文學和喜近文學之士的性格。

當然,還有一方面的原因,這便是祖輩的遺傳。比如他的曾祖父、身為楚人的劉邦就非常喜愛楚辭、楚聲,樂於意興而作、自歌自舞,這一點我們後面還會專門提到(漢景帝“不好辭賦”,這也是當時的社會環境的影響,他還不夠自信)。

而也因此,一旦做了皇帝的劉徹便開始運用皇權進行倡導文學的活動。比如他創立了有采集民意之效的樂府,還不遺餘力蒐羅遺書及大力推廣郡國之學。如果要仔細總結起來,他的崇奉文學之舉則不外有以下三種表現:

第一、禮遇才士,傾慕賦家;名家司馬相如的例子且不說,當時也有一位名叫枚乘的著名文士,劉徹一向傾慕其人的文名,所以等到即位之後,便專門以“安車蒲輪”徵之,只可惜因枚乘年老,竟死於途中。直令他引為生平恨事。

第二、組織創作,號召天下人獻賦,乃至形成了批次式“生產”;先時,劉徹的叔父、同樣傾心文學、有《離騷傳》和《淮南子》傳世的淮南王劉安周圍就形成了一個規模不小的文學集團,而侄子皇帝自然當仁不讓,直至將叔叔遠遠地甩到了後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而正是在這些帝王們強有力的風氣帶動下,在談到漢代的文學之盛時,班固《兩都賦序》中即載雲:“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褒、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而公卿御史大夫倪寬、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劉德、太子太傅蕭望之等,時時間作。”大漢朝廷幾成為了文學的殿堂,而它對於中國文學的發展影響那是極其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