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及油底殼,以前所用機油中的油泥沉積在油底殼和發動機內部,加入新機油後由於新機油中的清淨分散劑的作用,使發動機內部的一些油泥、積炭、膠質等分散於新機油中使之呈黑色;其三,發動機高溫引起機油氧化變成膠質狀後由於新機油中的清淨分散劑的作用使之懸浮於機油中呈黑色;其四,機油變黑還與機油濾芯、空氣濾芯的質量及更換週期有關,如果空氣濾芯質量差或更換不及時,灰塵和雜質進入氣缸黏附在缸壁上再混入機油中汙染機油。
機油變黑不一定是機油不好,因為好機油中有一種清淨分散劑它能清洗分散發動機內部以前存在的膠質、漆膜、積炭等懸浮於新油品中使油品更容易呈黑色;而質量差的或劣質的機油使用後不久也會出現機油變黑的,因為劣質機油的抗氧化抗高溫能力差,機油很容易變質。所以在選用機油時一定要注意選用質量信得過的產品或知名品牌的機油,這樣既有一定的保障,又能用得放心。
車內空氣汙染觸目驚心
2004年年初新奧拓車“苯超標”案在北京豐臺法院再度開庭審理,車內空氣汙染超標的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車內空氣汙染不是什麼新鮮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就曾出現過多起因車內空氣汙染傷人致死的事件。進入21世紀,汽車在新材料、新技術領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突破,但車內空氣汙染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目前,車內空氣汙染不僅是國內汽車介面臨的重要課題,在轎車已經普及的歐美髮達國家也是如此。
2001年,中國室內環境監測中心曾針對車內空氣汙染問題進行過調查,隨機抽檢了100輛轎車,發現90%存在車內空氣汙染。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廣州中科環境檢測中心、南京大學室內環境分析中心等國內權威檢測機構的隨機抽檢表明:參照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有近九成的汽車存在車內空氣汙染問題,大部分汽車車內的有害氣體含量超標五、六倍,最高達到十倍。
車內空氣汙染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汽車尾氣排放。全球20多家環境監測機構研究顯示:在擁擠的城市街道,車內空氣汙染的程度比周圍地區高出10倍多。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會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即使關上車窗和換氣系統,人們仍會受到汽車尾氣的侵害。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有關專家證實:長期接觸高濃度的汽車尾氣會導致低氧血癥,出現頭痛、頭暈、乏力、心煩、急躁、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對兒童的智商影響更大。
2、有害黴菌。很多駕駛者都有過這種體驗:“我的車每週清洗1…2次,座椅、地毯都非常乾淨,也經常開啟車窗、天窗通風,為什麼還是有異味?”其實這是有害黴菌在作怪。臺灣《蘋果日報》引述德國權威研究機構的報告顯示:車內異味包含有害細菌的數量高達二十億,是一般室內環境的四倍,有黴菌、葡萄球菌、微小球菌、蟎蟲等,並以黴菌為主。黴菌主要滋生於空調迴圈過濾系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發現:空調迴圈過濾系統內極易產生蟎蟲、黴菌、胺、菸鹼等,汽車內50%以上的黴菌、70%以上的蟎蟲來自於空調過濾系統。散落在地氈上的食品碎屑、毛髮,汽車尾箱內久置不用的雜物、座椅及地毯都是黴菌滋長的溫床。這些地方如果平時注意清洗就可以保持車內清潔,但是當駕駛者開啟空調時,各種有害細菌就從入風口進入車內,造成車內空氣汙染。在這種環境裡駕駛會出現精神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呼吸急促、鼻塞等症狀,嚴重者會引發哮喘、支氣管炎、鼻炎、血壓下降、肺炎等疾病,體質差者可導致死亡。
3、汽車自身汙染。目前,我國家庭汽車的市場需求激增,很多汽車下了生產線就直接進入市場銷售,車內各種配件和材料附帶的有害氣體沒有足夠長的釋放期,也會造成車內空氣汙染。
如何解決車內空氣汙染?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有關專家和一些汽車服務中心,目前多數汽車服務中心都普遍採用以下三種消毒方法:
1、化學消毒。主要是用一些消毒劑對汽車進行噴灑和擦拭來除去病菌。但這些消毒液會對汽車的金屬部件有一定的腐蝕性,而且對空中飄浮的飛沫、細菌並沒有多大作用。
2、臭氧消毒。這是目前被廣泛採用的方式,優點是消毒時間短,對車內的細菌消除徹底,也不會造成二次汙染。美中不足的是無法消滅空調蒸發器內的細菌,消毒後車內會殘留異味,效果持續時間短,需要定期消毒。
3、蒸汽消毒。利用汽車空調的制熱功能沖洗空調蒸發器,同時用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