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序幕,四川人民的血淚史上演了。

論打仗,李自成和張獻忠可能一輩子也打不過洪承疇、孫傳庭、熊文燦、楊嗣昌、曹文詔,可是有崇禎幫忙,這些竟然都不成了問題。一個運氣極好的李自成,此時已經看到了天命予他的無上榮光。

他分封諸將,文官以牛金星、宋獻策為首領,武官以劉宗敏、田見秀等人為首領。其官制建設完全仿造明制;他頒佈法令,依然嚴明軍紀,規定嚴禁軍士劫掠,軍馬踐踏禾苗者處死。這裡是他的老家,他所到之處慰諭父老,嚴禁任何人妄殺民眾,關中人民交口傳頌:講義氣的老李回來了;他對地方豪紳富戶官僚依然充滿仇視,沒收其田產,並勒令他們出錢作軍餉,名為“追贓助餉”,他當然不知道,這幾個字在不久的將來和“三餉加派”一樣,成為套在他頭上永遠摘不去的枷鎖。此時,他已經站在高高的雲端,看見那座九五至尊的位子正等著他去就坐,但是卻沒有意識到,越高的地方就有越大的危險,高處不只有瑰麗的雲彩,還有腳下的萬丈深淵。

開門迎闖王,闖王不納糧(4)

此時的李自成是看不到雲彩之下的東西的,因為現在他實在是太順利了。從河南他結識李巖打了個翻身仗以後,幾年間,他收復河南、湖北,進窺關中,攻破潼關,擠走了最討厭的張獻忠,殺掉了平生死敵孫傳庭,轉瞬之間,他的軍隊有如水滴匯聚成大海,沖毀了明朝這道巨大的防波堤。他稱王之後,下一步就朝著稱帝的路前進了。李自成每天都要去校場檢閱兵士操練情況,所有的兵士都從“老李”的眼中看到了有些瘋狂的光芒。崇禎十七年二月,李自成開始進行第二步計劃——佔領山西,山西的明軍幾乎沒做抵抗,就發生了譁變,那位“代帝出征”的李建泰也投了降,沒用兩個月時間,李自成從山西打到了北京,奉命來勤王的唐通和監軍太監杜勳沒用得著他費一兵一箭,主動投降了,沒三天工夫李自成攻下京城,這速度,真是了得!

李自成來京之前,京城的大街小巷已經傳遍了李巖編寫的那句口號:“迎闖王,不納糧。”不知道崇禎可否聽到了這句口號,他又會有何感想?在他的遺書裡,寫了一大段漂亮話,唯獨沒有對此有一句評語,說明此人至死也是執迷不悟。他輸了,輸的不是李自成,是輸給了自己,也輸給了明朝幾代皇帝不能正確認識的土地問題和與流民問題。由他上任開始,他除了不斷的把債務轉嫁給人民外,就是用殺人來解決行政上的問題,他殺人無止盡,殺人無道理,殺人無章法,他手下的良將,才能個個都在李自成張獻忠之上,可惜的是,這些人在崇禎眼中,不是人,是機器,不能出一點錯誤,出了一點錯誤甚至不出錯誤只要稍有違逆,等待他們的就只有死路一條,“敗一方即戮一將,失一城即殺一吏”(《明史·流賊作序》),把所有能打仗的差不多全殺光了,這些能人遇上了蠢人,終於讓自己的一生成了讓人笑不出來的歷史玩笑。

李自成攻下北京,對他來說已經登上了個人事業的最高峰,但是,這裡面仍然有一些不太和諧的因素,是隱藏在瑰麗的雲彩之下的。而這些,他和他的大多數謀臣都沒有看到的。

首先是他和張獻忠之間的矛盾,至此依然不能緩解。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間本來應該是親密無間的戰友,從滎陽大會分手後卻成了比對明廷還要頑固的死敵。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李自成去投奔張獻忠,張卻準備了一把屠刀等著他。同樣當張獻忠走投無路來投奔自己時,他也恨不得馬上殺了他!李自成對張獻忠如此厭惡,甚至超過了對明朝皇帝崇禎的厭惡指數,以至於張獻忠幾次想來依附,他都嚴辭拒絕,而且只要有機會,就不放過這個粗鄙殘暴總是出爾反爾的小人,這可能是性格使然。但是,現在這個最討厭的人跑到了四川,也稱了王,曾經的戰友此時是危險的敵人,他一天不死,對未來的王國就有無盡的憂患。

其次另外的義軍武裝。對待其他的農民軍領袖,李自成同樣殘忍無情,比如一直與他並肩作戰的羅汝才,為了防止羅勢力做大,李自成在最需要幫手的時候,義無反顧地殺掉了他,還連帶著殺了和他一同起事的戰友“革裡眼”賀一龍。這件事激怒了很多的同道,激化了軍中矛盾,削弱了軍隊實力。這些同道中人有的投了張獻忠,有的乾脆自己佔了山頭,不再聽李自成的招呼,其中包括當年十三家首領的中老回回馬守應等強人。如何對待他們,也是個問題。

再有就是滿清的關外勢力此時正有抬頭之勢。義軍能夠順利起事,其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滿清的不斷侵擾造成了明廷的首尾難顧,人員分散,否則讓他們集中精力,以洪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