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無為’是要透過道德的力量來實現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而天下歸之。’玉帝和神職人員只要自己德行端正,施行德政,天下的人就會像眾星拱北斗一樣順從其治理,這樣便可以實現無為而治。
道、法、儒三者之間應該密切配合,互補不足,才能使天庭的管理比較完善,達到三足鼎立的穩定狀態。”
巫相聽得兩眼放光,鼓掌讚歎道:“好,先生講得十分透徹。不知能不能舉個例子來聽聽?”
葉昊天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感覺茶水很奇特,不禁低頭看了兩眼,道:“前輩,這天風茶清涼爽怡,果然不同凡響!”
巫相聽他講到關鍵之處,正在滿心歡喜之時,聞言只是道:“是,是,請先生接著講治世方略。”
葉昊天接著道:“譬如很久以前中原的秦漢時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秦國征服六國,靠的是以法家為基礎的殘酷無情的精神。為達到鞏固統一的目的,秦採取了許多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統一思想的政策。一切史書和百家學說,除了秦記、醫藥、卜筮、種樹之書,都被徹底焚燬。甚至還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坑儒’之事。
然而只有法家的治理是遠遠不夠的。秦朝很快因為殘暴統治而迅速垮臺。當劉邦領軍進入長安的時候,與百姓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廢除秦朝的苛法。這就是從法家到道家的轉變。
漢朝初年‘黃、老’大興,儒、道、法有了一定程度的結合,才有了當時的‘文景之治’。
後來漢武帝感到,如果要維持統一,還是要統一帝國內的思想。他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正式宣佈儒學為官方學說,六經在其中佔統治地位。他的措施比起秦朝的措施要積極得多,也溫和得多。不是像秦朝的措施那樣不加區別地禁絕一切學派,而是從‘百家’之中選出一家,即儒家,給予獨尊的地位,作為帝國的教義。還有一點不同,漢朝的措施沒有頒佈對於私自教授其他各家思想的刑罰。它僅只規定,凡是希望做官的人都必須學習六經和儒學。以儒學為教育的基礎,也就打下了以後歷代考試製度的基礎。”說到這裡,他暫時停下來喘一口氣。
巫相卻還想再聽下去,接著問道:“‘廢除百家,獨尊儒術’,如此一來是不是法家和道家都廢了呢?”
葉昊天環顧四周,發現蘭兒正手託香腮看著自己,眼睛裡滿是欽佩自豪的神情。他對蘭兒笑了一下,然後轉頭望著巫相道:“至於法家,雖然成了秦的替罪羊,可是也從未全部被人拋棄。法家能夠針對新的狀況提出新的統治法術。所以,隨著帝國版圖的擴充套件,帝王們不能不依靠法家的理論和方術。這就是所謂的‘儒表法裡’。
同樣的,道家的作用也極其重要。我曾仔細揣摩過中華帝國的歷史,發現每一個朝代,在其鼎盛時候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也就是說外面所標榜的是儒家的文化,內裡卻脫不了黃老之學的神髓。
但是在實際上,不論儒家、法家還是道家,各有其應用的適當範圍。應當三家互補,各取其長,各避其短。只有達到三足鼎立才能治理好包括天庭和人間的整個宇宙。”
說完之後他長長的舒了一口氣,覺得自己已經充分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為儒家在天界的興起盡了一分心力。
此時巫相已經聽得入了神,良久之後還瞪大了眼睛看著葉昊天,感覺如聞天籟,餘音繞樑,久久不絕。他身後的少年已經記錄了厚厚的一摞,正在以手扶腕稍事休息。
過了好半天,巫相才醒過神來,親自給葉昊天續了茶水道:“先生能不能將剛才所說的總結一下,也好讓我用神識將其寫入玉符,呈給天庭覽閱。”
葉昊天想了想道:“總體來說,不外乎‘內用黃老’、‘外用儒法’、‘文武之道’、‘寬猛得中’、‘文武相資’、‘寬嚴相濟’。”
聽完之後,巫相仰天長嘆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千年書。真盼望玉帝能親耳聽到你的妙語。好,好,好!今天真是痛快!這一關你已經過了。歡迎先生有空多來坐坐。”說著取出一個絲綢包裹的小盒遞給葉昊天,道:“這裡有十顆沙棠丸,服一顆可以增長功力六十年,十顆全部服下則可以增長功力四百八十年。此外還有王母備下的‘崑崙貴客’銀牌一塊,崑崙山內所到之處無不奉先生為貴賓。”
葉昊天自己也很高興,他的高興主要還是第一次毫無遮掩地講述了自己的觀點,不必像在人間的時候說話只說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