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廠二車間的這次裝置改造來講,這是紅光集團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工藝最佳化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然而,他們在這個計劃剛一出臺之後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礙,因為,放眼整個紅光集團,居然沒有一個資深的工程技術人員制定出一份符合公司實際的改造方案,或者說即使他們制定出來了不少的方案,也不入林家彬的眼!而無數的紅光集團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並不是傻子,他們一個個可以說全都是人精,他們自然感覺出這次裝置改造的重要性,自然知道制定出一份讓公司領導滿意的裝置改造方案和相關的圖紙,是這次裝置改造的第一棋,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棋。可以說,誰能制定出讓公司領導層滿意的裝置改造方案,誰就有可能脫穎而出!
遺憾的是,紅光集團的這次裝置改造方案,雖然引起了無數工程技術人員的躍躍欲試,他們也的確廢寢忘食地制定了無數份裝置改造方案,卻統統落選。而段鋼林卻敏感地抓住了這次機遇,他利用林雅茗在美國攻讀深造的有利優勢,利用林雅茗那副站在世界鋼鐵之林的深邃眼光和對冶金行業的深入研究的優勢,使一份最符合紅光集團實際的裝置改造方案在最短的時間裡出臺,而段鋼林也在把方案送到林家彬手上的同時“病”倒了。
此刻,在燒結廠第二生產車間的工地上,六百多名工程技術人員、崗位職工、檢修工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他們把燒結機原有的廢舊備件正在進行拆除,按照往常的邏輯模式,舊的備件一旦拆除,將不復使用,而這次卻不一樣了,這些舊的備件,按照段鋼林的裝置改造方案,在一部分人對備件進行拆除的過程中,另一部分職工加緊製作相配套的零部件,當舊裝置拆除完畢後,這些製作完成的新的零部件便及時安裝到了舊備件之上。這樣一來,舊的部件不再被拋棄,不再被運入庫房裡封存,而是重新具有了新的利用價值。放眼國內,對廢舊部件的重新改造再利用,其實是一個傳統的方式和方法,紅光集團作為一家大型國有鋼鐵企業,早已對這一理念貫徹執行了多年,但效果卻是微小的。段鋼林的改造方案裡,關於舊的裝置改造,完全是當前國際上最為先進的裝置改造方案和思路,零部件的製作方法,即使是當前國內最為先進的企業也很少採用。因此,見多識廣的林家彬一眼看了段鋼林的改造方案,立即被段鋼林的全新的思路所吸引,禁不住拍案叫絕。
方案和圖紙這個最大的問題已經敲定,因此,林家林的心便逐漸放了下來,他每隔兩三天便來到裝置改造現場轉一圈,看一看裝置改造的進展速度,走訪一下改造現場的幹部職工,與大家聊一聊,談一談,一方面增加了底層一線幹部職工的感情,拉進了與群眾的距離,樹立了自己的形象,同時也在注意觀察著裝置改造過程中有沒有什麼異常突出的技術人員,一旦發掘,將來某一天時機一來,立即起用。
對於林家彬來講,他升任紅光集團老總到現在剛剛三個月的時間,他必須抓住兩件事:一是保生產,確保生產的抱定推進,才能實現效益的提升,否則,生產不穩定,裝置轉不順,指標提不起來,成本降不下來,職工們天天怨聲載道,必定會影響紅光集團的穩定大局;二是確保職工的思想穩定,確保職工們安心工作,處理好各方面的矛盾。
而到現在,林家彬還沒有從真正意義上對紅光集團正處級以上進行實質性的調整。公司高層、各個子公司的領導班子,都是他的前任韓林國提起來的。所以說,林家彬上臺到現在,幾個月過去,已經對身邊的副手以及下屬子公司的領導班子進行了深入的摸底與暗中的調查,他現在已經決心,在年初職代會召開之前,也就是燒結廠二車間的裝置改造完成之後,必須對燒結廠、鍊鐵廠、鍊鋼廠、焦化廠、熱軋板公司、冷板公司等幾個重點生產單位的領導班子進行調整。而現在,正值燒結廠二車間的裝置改造緊鑼密鼓之際,這件事,是公司本年度的重點工作,堅決不能在這個關頭走馬換將,必須等這件工作完成之後才能著手實施一系列的人事任免,否則,倉促地進行人員調動,於企業的大局並不利……
當然,林家彬在醞釀著自己的思路時,公司的領導層裡,公司的幾名常委、副總,都在打著各自的算盤,他們有的與林家彬一條心,有的與林家彬背道而馳,有的則保持了中庸之道。而在各個子公司和下屬廠礦,他們的領導層,同樣在湧動著一股股暗流。他們的廠長、黨委書記以及經理、副經理們,此刻似乎都已經嗅出了林家彬即將進行人事調整的聲訊,那幫人精們,眼瞅著林家彬上臺之後對人事調整的力度並不大,便心往一處想了:此時不動,年終職代會之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