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是北洋海軍的第一個軍事基地。大沽毗鄰京津,為京師海上門戶;也是李鴻章的根據地,便於李鴻章控制指揮。鴉片戰爭以來,大沽口歷經三次外敵入侵,僅存五座破損的炮臺。李鴻章視察大沽情形後,認為破損炮臺的臺基尚可利用,但需加固營壘,前邊加筑西式護臺。李鴻章增建炮臺多座,調運新式大炮,出海口由北洋艦隊與淮軍共同鎮守,大大增強了大沽的防禦能力。不久,五座船塢構成的大沽軍港體系漸次形成。除船塢外,李鴻章還設立了與之配套的煤廠、汽機房、鍋爐房、熟鐵廠、炮廠等一系列工業。然這畢竟是第一次嘗試。大沽船塢建成後,李鴻章才發現其只能容納體積較小的炮艇,鐵甲艦、巡洋艦根本無法容身。鎮遠、定遠、揚威等巨型戰艦終日停泊在港灣之外,遇有問題只能到上海的洋船塢中修理。建立新港迫在眉睫。李鴻章最終選擇了旅順。
旅順扼渤海咽喉,守津京門戶,且水深口小,常年不凍,是難得的天然良港。為避免同樣的失誤,李鴻章特意委派英、德兩國專家赴旅順挑選築臺和建塢的具體地點。旅順港歷時十年建成,耗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