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擊炮,又叫田雞炮,因其形狀如怒吼的青蛙而得名。這種炮炮身短小,口徑頗大,發射時固定在45度角,透過增減炸藥來控制射程遠近,可用於野戰,也可用於攻打城池。洋炮炮彈有實心彈、榴彈等幾種,其中榴彈殺傷力和破壞力最大。
購買洋炮和炮彈,花費浩繁。英人從英國軍艦上偷來的一顆12磅炸彈就賣三十兩白銀,一顆破的銅帽也要十九兩白銀。李鴻章的淮軍雖然控制了全國商業中心上海,稅收可觀,又享受諸多特權,但時間長了,經濟上也難以為繼。於是,李鴻章向清廷奏準自辦軍火生產。
李鴻章首先調早有此志的丁日昌從廣東急赴上海主持建造兵工廠。丁日昌還沒趕到上海,李鴻章就迫不及待先派參將韓殿甲設一局開始製造軍火。丁日昌趕到後,李鴻章命他再設一局,專門仿造國外各種新式炮彈。有了這兩個局還不夠,李鴻章又命知州劉佐禹與“英國專家”馬格里共同主持第三局製造炸彈。李鴻章將三局合稱為“上海炸炮三局”,當時人則統稱它們為“上海洋炮局”。
炸炮三局所造之炮為輕便的迫擊炮(田雞炮),生產能力較為低下,一個月統共才造六七尊。三局中劉佐禹、馬格里之局用了許多以蒸汽機為動力的西方機器,僱用了不少洋工匠。韓殿甲、丁日昌之局沒有這樣的條件,只能用中國工匠手工生產。一個月下來,劉佐禹、馬格里之局生產炸彈四千多顆,而韓殿甲、丁日昌兩局合起來不過六千餘顆。後來,劉佐禹、馬格里之局由上海遷往蘇州稱蘇州洋炮局,廠址就設在太平天國的納王府,馬格里經李鴻章允准,又從國外購買了一批機器,大大提高了生產能力,一個星期即可生產兩千枚炮彈,還能製造各種規格的開花炮,把上海兩局甩在了後面。李鴻章署理兩江總督後,將蘇州洋炮局遷到南京,改為金陵製造局,始終將其置於自己的控制之下。
李鴻章的洋炮局越辦越有名,由此成為公認的洋務派首領。李鴻章說:日本學習西方成功了,我們也一定能夠成功。照此發展一百年,中國可永遠自立。
江南製造總局(1)
1865年,正在鎮壓捻軍的李鴻章收到丁日昌一封信,得知上海虹口有一個洋人辦的鐵廠,不僅能造槍炮,而且能製造輪船。如今洋人願意出售,要價十萬兩。早想發展造船業的李鴻章十分動心,無奈囊中羞澀。恰在此時,有個被革職的海關道翻譯願拿出四萬兩銀子促成此事,算為自己贖罪。李鴻章遂即讓丁日昌再從海關撥借兩萬兩銀子,並把上海丁日昌、韓殿甲的洋炮局合併起來組成江南製造總局。
“總局”是李鴻章和曾國藩的創意,所謂“總”就是說不單單造船,還包羅各種機器。當然由於財力和人力有限,各種機器指的也都是軍械方面的機器,開展民用工業是後話。這並不代表李鴻章不懂得民用工業的重要性,他早就對西洋機器的各種功用看得相當透徹。他說:洋機器可用於耕田、織布、印刷、製陶等,其妙就妙在能夠藉助水火的力量節省人力。這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複雜,不外乎是一個機關牽引另一個機關,一個齒輪推進另一個齒輪,一個零件帶動所有零件動起來罷了。它的樣子很簡單,一看就明白,它的原理也很容易理解。既然這麼簡單,我們中國人哪有不會的道理。我預料過不了幾十年,中國富裕的農民、有錢的商人都會仿效洋人制造機器,透過機器賺大錢、謀大利。
言下之意是機器十分簡單,靠它來發展民用工業,中國的農民、商人只要有錢都能自己解決,而官府所要做的是發展軍事工業。
江南製造總局又叫江南製造局、江南機器局、上海製造局、上海機器局。下設五個分廠,分別負責生產不同的軍用器械:一廠製造槍炮,二廠生產和修理船舶,三廠鍊鋼,四廠製造火藥,五廠製造機器。附設翻譯局,專門負責翻譯國外的科技書籍,提供技術支援。還有圖書館、工藝廠、庫房、公務廳地圖局、大船塢等設施,一應俱全。後來,江南製造總局又添設了鍊鋼廠、栗色藥廠和無煙藥廠。鋼廠裡的鍊鋼爐每天能產鋼3噸,可以用來製造炮筒和槍管;栗色藥廠和無煙藥廠製造槍炮用的火藥。栗色藥廠製造的栗色餅藥,供新式大炮用;無煙藥廠製造的無煙火藥,供快槍快炮用。江南製造總局傾注了曾國藩、李鴻章師徒二人大量心血,從經費的籌措到機器的採購,從中外管理人員的委派到機構的設定,曾、李都親自過問,費盡心機。
江南製造總局創辦後,數年之間就造出輪船四艘,洋槍、大小開花炮、樣火箭等數千件。
李鴻章說:江南製造局是中國最大的軍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