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置揮欣�眉壑檔牡�濫錛奕耍�魅斯爍魅耍�牙巡惶郟�司瞬話�牟皇芑隊�娜恕�

上個世紀中葉,1949年9月中旬,在一個天空昏暗,秋雨綿綿的晚上,一隻在波濤洶湧的臺灣海峽裡孤獨漂泊航行的船,載著一群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身陷困境的難民,在這一望無際,陰雨濛濛的海面上已經漂泊了一天一夜,她們面色憔悴,心灰意冷,惶恐不安,迷迷糊糊不知道這船是在駛向天堂,還是要開進地獄。

尤其是女眷們過去一直追隨著她們的男人,從抗戰開始流離到抗戰勝利,乃至現在仍未改變了她們漂泊流浪的厄運。十幾年來,彷彿逃難奔命已成為她們的職業。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社會混亂,時局動盪註定了她們的人生歸宿。

這次由臺灣遣返回大陸,以後是吉是兇難以預料?往後是什麼情況,家鄉能否會讓她們安身這還是個迷?

海風在呼嘯,秋雨依然在瀝瀝淅淅地下著,船在夜間行駛,似乎比白天放慢了速度。輪船一起一伏如同一條在海里長途跋涉的黑體大鯨魚,一會從風浪裡鑽出船頭,一會又從海水中翹起船尾,顛簸著向前航行。

突然間,聽到通倉上面的甲板上,有一個男孩在尖聲哭叫:“媽媽呀!……媽媽呀!”,孩子的哭喊聲劃破了夜空,驚醒了一些睡覺的人。

母親推醒了王大媽:“大媽!大媽你聽,上面的甲板上,怎麼哭得這樣悲慘!”,王大媽揉了揉剛剛睜開的雙眼,仔細地聽了一下,突然叫道:“不好!怎麼是淮北湯季花的小兒子在哭,我們上去看看。”二人爬上鐵梯,從通倉出口來到甲板上,後面兩個女眷也跟著上來。

甲板上一片漆黑,只有舵手室的燈和船上的探照燈的燈光在亮著。

湯嫂懷中抱著孩子坐在冰冷的甲板上,雨水順著她的頭髮和臉頰向下流淌,神情痴迷,呆如木雞。

“湯嫂!你在幹什麼?”王大媽在問她。

湯嫂只顧落淚,沉默不語。

藉著甲板上的昏暗的燈光,發現湯嫂和她懷中三、四歲大的孩子柱兒,都被雨水和海浪打得全身溼透,凍得臉色發青嘴唇發紫,哭聲沙啞,渾身打顫。

王大媽見此情景在甲板上對湯嫂一頓訓斥道:“你怎麼這麼想不開,竟然抱著兒子一起尋短見,咋對柱兒死去的老爹作交待呀?”

湯嫂神情呆滯,一言不發,只是在哭,淚水和雨水在她的臉上向下流,而此時的她已精神失常,變成了瘋癲。

我母親上前把柱兒抱過來,傷心地在流淚。這時從船倉裡又上來幾個家眷和王大媽一起將湯嫂架回船倉。

此時,狂風呼嘯,海浪翻滾,秋雨如泣,夜空昏暗,滄海茫茫,一片漆黑……湯嫂本是安徽淮北人,祖輩務農。抗戰暴發,全家逃到安徽蚌埠,依靠父母在市面上做小商販為生。

抗戰勝利時,她初中畢業,嫁給國民黨駐軍蚌埠的一個連長,生一子取名柱兒。國共內戰再次爆發,1948年11月,其夫在淮海戰役中戰死,孤兒寡母無依無靠生活無著。經人介紹改嫁給國民黨南京空軍某部飛行大隊的一個叫李鐵的飛行員為妻。但生活不到半年,局勢又發生了變化,解放軍渡江攻佔了南京,湯嫂帶領兒子逃到福建。而丈夫在南京失守前,大隊已飛往廣州,從此失去聯絡。有說飛機失事的,有說投降解放軍的,一去如同泥牛入海遙無訊息,至今生死不詳,下落不明。

而在她們母子逃到臺灣剛剛三個月,就趕上了當局遣返軍人家眷返回大陸,是福是禍鬼才曉得?估計凶多吉少。

在基隆上船後的一天一夜裡,她徹夜難眠,胡思亂想總認為是自己命不好,嫁夫夫死,成家家破。在這硝煙瀰漫,炮火連天,兵荒馬亂的年代裡,死了是福,活著是禍,不死不活更受罪。於是她決定走上絕路,擺脫這個苦難的人生,離開這個悲慘的世界,圓了一了百了的夢!

晚上,她悄悄地將兒子抱出船艙(底艙),母子二人準備一起跳海自盡。來到甲板上海風呼嘯,雷雨交加,嚇得柱兒拼命呼叫,大聲哭喊,並掙扎著向船艙裡面跑。

湯嫂沒有想到兒子是那樣的不聽話,又是那麼的不願意死。柱兒拼命地喊叫,死命地掙扎,驚動了船艙裡面的人,她們跑到甲板上面,進行阻攔,最後不但沒死成,反而遭到指責,死活都是難做人。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求生不能尋死不成,看來在世界上人活著是個最苦最累最難的事情!

母親把柱兒抱回船艙裡搶救,大家也把湯嫂架回到艙裡給她換了衣服,安頓她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