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部分

這般直言教導,聽著雖不婉轉,可卻是真情實意。

道痴站起聽了感jī道:“小侄謝過世叔教誨。”

張老爺對道痴印象本就頗佳,眼下見他成了從龍之屬,依舊恭謹謙遜,並無得意張揚之傑,滿意地點點頭,道:“有你這個孫子,親家老太太是有晚福之人。”

王琪在旁聽了,笑道:“表叔,叔祖母現下就沾了二郎的光了。”

張老爺望向王琪道:“哦?從何說起?”

王琪從懷中掏出那封誥贈卷軸,遞給張老爺道:“表叔,皇上加恩,族叔、族嬸得了封贈,叔祖母成了五品太宜人。”

張老爺雙手接了,鄭重展開,看著看著,面上已經忍不住帶了jī動。

他放下卷軸,看向道痴,道:“二郎舞勺之年,便能為長輩先人賺得這份殊榮,甚好,甚好。你父母泉下有知,亦會欣慰不已!”

道痴聽了,有些不好意恩,訕訕道:“不過是僥天之倖,並非小侄之功,小侄羞愧。”

張老爺搖頭道:“時也,命也。二郎聰敏不俗,前程可期,卻因少父兄扶持,仕途上總有些艱難。如今藉著東風,將來前程少了波折,也是二郎時運到了,無需妄自菲薄。且要記得分寸,勿要行被厭棄之舉,忠誠勤勉,方是穩妥。”

世間本無公平,官場之上尤甚。

真正官場得意之人,又有幾個沒有靠山助力的。到了道痴這裡,只是靠山比旁人更硬些。可是君臣之誼,又哪裡比得上家族血脈相系。親人之間有包容愛護,做了錯事也能得到諒解;帝王的榮寵卻虛無縹緲,不可掌握,又關乎生死。

這又是一番忠告。

道痴的長輩不少,張老爺並不算親近的,可這兩次三番地真心告誡,卻說到道痴心中。

張老爺不過四十多歲正值壯年,又是這般通透的性子,道痴感jī之餘,不由有些意動,斟酌道:“朝廷用人,三途並用。若有機會,世叔可想過要出仕?”

三途除了科舉,還有舉薦與恩蔭。

張老爺無心應試,恩蔭又談不上,剩下的就只有舉薦了。

張老爺聞言,先是一愣,隨即正色道:“我才說過‘分寸,二字,二郎就忘了?二郎自身不過舞勺之年,即便與今上潛邸有舊,又有何功勳?一份誥贈已是今上降下隆恩,二郎當感jī涕零,好生讀書,以待出仕後為今上效命,方顯忠誠之心。舉薦弄權,不是二郎現下可為能為之事。別說是我,就是你姐夫那裡,亦不需你惦記。我雖沒見過今上,可卻曉得人情道理。你身為今上伴讀,是今上可信之人。你用這信任去換權勢,這份信任就會散了。鼠目寸光,愚不可及!”說到最後,已經帶了怒意。

若說前面的話是忠言告誡,這段話就是直言呵斥。

即便道痴素來淡定,眼下也被訓得滿臉通紅。

王琪在旁,更是坐不住,忙起身道:“表叔誤會二郎,想著舉薦表叔與表哥出仕是侄兒的意思。方才侄兒在路上攛掇的二郎。”

張老爺聞言,神情稍緩,不過言語依舊鋒利,冷笑道:“七郎即便日後成了皇親也在安陸,操心京城之事也太早了。

在世人眼中,嘉靖是過繼到皇室,三郡主依舊是王府郡主,王琪這個儀賓自然也沒有離開藩國的道理。

王琪滿臉通紅,又不好說自己擔心成了駙馬的話,點頭道:“侄兒曉得錯了。”

雖說王琪與道痴依舊受教的模樣,可兩人面露窘態,顯然心裡並不坦蕩。張老爺的眼中露出幾分失望,沒了說教的興致,起身道:“我不日離京,要去與兩個老友道別,恕不奉陪了,你們兩個去見順娘吧。”

說罷,他喚了小廝進來,吩咐引兩人去內宅,便丟下二人,自己出門訪友去了。

道痴與王琪對視一眼,面上都有些訕訕。之前還羨慕張老爺的灑脫隨性,可這份隨性用到他們身上,還真有些受不住。換做面皮薄的,被這樣仍在一旁,哪裡好意恩再次登門。

同時張老爺的話也如警鐘一般,敲打在二人心上。

兩人都是上無父兄,自詡有幾分小聰明,慣會自己拿主意的。聽了張老爺這番話,才曉得“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是文章”。他們這幾分小聰明,顯得太笨拙。

道痴道:“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七哥與我還是順其自然吧。”

他心中開始反省,自己這些日子還是浮躁,真的“鼠目寸光”了。對於嘉靖來說,哪裡看不出真心與假意。即便自己曉得所謂“忠心”有了參雜,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