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張大元就下達了軍令,在義軍大營外的土山上構築高臺,準備設壇封將。
陳儒和徐福推舉張大元為大帥的訊息也都傳遍了整個義軍大營,許多人誇讚他們高風亮節。
畢竟在權勢的誘惑面前,他們能夠主動的讓賢,推舉張大元為帥,著實的不容易。
徐福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而陳儒則是心滿意足,因為他的實力最弱,這次獲利最多。
因為他率先的推舉張大元為帥,張大元也是投桃報李,暗中許諾,將會任命他為副帥。
現在義軍人數龐大,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各類工匠也是眾多。
隨著張大元的一聲令下,工匠營迅速的出動,僅僅三日功夫,高數米的土臺就修築完畢。
與此同時,其餘各營也都按照軍令,開始製作甲杖軍旗等物,積極的做著準備。
王朝歷409年五月五日,一大早所有的起義軍軍兵和家屬,紛紛的聚集在了高臺的四周。
而短短數日的時間,整支起義軍的人數已經突破了十萬大關,當他們浩浩蕩蕩的開出營地,鋪滿曠野的時候,當真是旌旗招展,人頭攢動,一眼望不到邊際。
陳子昂等將官也都率領各自的軍兵列陣肅立,所有的普通軍兵臂膀無一例外,都綁著統一的黑色布條。
現在義軍雖然打了勝仗,卻是窮的叮噹響,沒有辦法統一制式裝備和制服。
因此在陳子昂給首領陳儒建議,給所有的軍兵統一綁布條,以同其餘流寇,土匪和起義軍區分,陳儒當即採納了。
而且這布條綁的也有講究,那就是根據級別的不同,綁不同顏色的布條,這樣就能夠在義軍的內部劃分出一個等級,防止指揮的混亂。
整個顏色的等級僅僅只有六種,以紅,紫,藍,青,白和黑色組成。
普通計程車兵綁著黑色的布條在手臂上,而陳子昂這樣的千人將則是兩條青色的布條,百人將王虎則是一條青色布條。
雖然這樣的區分相當的簡陋,但是對於現在窮困潦倒的義軍部隊而言,這是最方便劃分等級的方式。
陳子昂等普通的軍將都肅立在各自軍陣的前方,成為了龐大隊伍的一員。
而手臂上綁著紅色,紫色和藍色布條的那些高階將領則是距離高臺最近。
在雄渾的號角聲中,清河軍的成立儀式正式的開始,渾身甲冑的張大元在一眾將官的簇擁下,緩緩的走上了高臺。
看到在眾人簇擁下走向高臺的張大元,陳子昂則是充滿了憧憬色,因為那高臺象徵著的是最高的權柄,是很多人心裡渴望的,他也渴望。
只不過他雖然在義軍中嶄露頭角,依然只不過是一名小小的千人將,距離那個位置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豪傑,義軍加入他們的隊伍,出類拔萃的悍將也越來越多,讓陳子昂都感受到了一股壓力。
他想要在義軍中脫穎而出的話,免不了就要和許多人競爭的,不過他信心十足。
在所有人崇拜和羨慕的目光中,張大元站上了高臺,他環視著四周肅立的軍陣,一眼望不到頭的旌旗,他興奮的滿臉潮紅。
張大元在起事前只不過是歸義府下邊一個縣的富戶而已,面對官吏的橫徵暴斂,他揭竿而起。
原本只不過是想要學著其他地區的起義軍謀取一條活路而已,誰知道短短數月間,竟然聚集了十萬兵馬。
看到這十萬人馬,張大元骨子裡的熱血在沸騰,胸腔中也是豪情萬丈。
他感覺到自己擁有無窮的力量,他相信終有一日,自己能夠揮師進入王都,在那金鑾椅上坐一坐,號令天下。
張大元在萬眾矚目中,發表了一篇激情昂揚的講話,無非就是王朝無道,他們自當奮起反抗之類的。
只不過由於缺乏有效的擴音工具,張大元的話僅僅只有高臺周圍的人能夠聽得清楚,稍遠一些就聽不見了,但是這並不影響儀式的進行。
在歷數遠東王朝的罪狀後,張大元祭拜天地祖宗,宣告他們清河軍正式成立。
因為他們這一支起義軍是從清河行省舉辦的,因此張大元他們商議,取名為清河軍。
陳子昂覺得這個義軍的名字太難聽的,但是奈何他位卑言輕,沒有決定權。
在宣佈成立清河軍後,張大元旋即自己擔任成為清河軍的大元帥。
與此同時,張大元任命陳儒為副元帥,掌管八個營的兵力,算是第二號人物。
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