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北川行省總督職務,羈押到王都等候處置!”
起義軍突然的席捲大半個北川行省,導致大量的城鎮落入起義軍的手中。
皇帝龍君得到訊息後也是震怒不已,當即就撤銷了北川行省總督的職務。
遠東朝廷現在不僅僅要在前線和叛軍鏖戰廝殺,同時也要和清河軍交戰。
無論是叛軍還是清河軍,那都是善茬,遠東朝廷已經兩線作戰,困難重重了。
在這個時候後院起火,自然是讓龍君非常的生氣,因為後方不穩的話,必定會影響到前線的。
現在遠東朝廷能夠控制的區域就是西部和西南部地區了,靠著這些地區的兵員和糧草苦苦支撐著。
倘若是這些地區出現了問題的話,那麼他們頓時就會失去糧草和兵員的補給,將無法維持目前的局面的。
正是因為如此,得知北川行省境內起義軍有坐大之勢,總督征剿不力,所以龍君才決定將其撤職法辦,以消心頭之怒。
要知道一個行省的總督也算是封疆大吏了,在這個關鍵的時刻,說撤銷就撤銷了,影響也是相當巨大的。
撤銷一個總督那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可是局勢卻在不斷的惡化,新總督卻還需要時間去適應的。
左丞相嚴景原本也是想建議皇帝龍君不要撤銷北川行省總督的職務,給他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畢竟臨陣換將可是兵家大忌,不熟悉情況,新的總督不一定比老的總督做得好。
可是最終話到嘴邊,左丞相嚴景還是將其咽回了肚子裡。
那是因為現任北川行省總督一向對他這個踩著自己坐師上位的左丞相不怎麼感冒,甚至多次為難嚴景提拔的官吏。
而且嚴景也是喜歡察言觀色的人物,看到皇帝震怒,這個時候要是自己開口為北川行省總督說話的話,反而會引火燒身的。
“諸位愛卿,你們看誰去擔任北川行省總督,主持大局為好啊?”
撤銷北川行省總督容易,可是面對北川行省境內的起義軍,卻還急需一個人去處理的。
北川行省的穩定事關大局,一個處理不好的話,會讓遠東朝廷雪上加霜的。
“陛下,吏部侍郎黃增明素有才敢,可堪大用。”
已經加封為太子太保的禮部尚書孫冬站出來開口道。
禮部尚書孫冬聯合左丞相嚴景扳倒了戶部侍郎蘇衝後,也是權勢大漲,現在兼任著朝廷十多個顯赫的要職,可以說位高權重。
看到孫冬舉薦自己的人去北川行省擔任總督,左丞相嚴景也是不由的皺起了眉頭。
孫冬的權勢不斷上升,已經隱約的威脅到了他這個左丞相。
倘若是孫冬的人再去擔任了封疆大吏的話,那對自己是極大的不利。
要知道,嚴景可是將遠東西部地區當成最後的避難所的。
一旦遠東朝廷在叛軍和賊軍的夾擊下難以支撐的話,他們可以脅裹著皇帝,退到西邊去,偏安一隅,繼續的過紙醉金迷的日子。
要是北川行省被孫冬的人掌握了,以後朝廷西移的話,對自己可是不利。
所以左丞相嚴景決定阻止孫冬提議的人選,而是將自己的人推上去。
“陛下,非常時期應當使用非常之人,北川行省局勢糜爛,我覺得應該派一名能夠上陣殺敵的將軍擔任北川行省總督,以穩大局。”嚴景也站出來開口道。
嚴景這位左丞相一開口就將孫冬的人全部堵死了,因為孫冬的人都是一些文官。
而他卻不一樣,依附他這個左丞相的不僅僅有文官,還有武將。
皇帝龍君聽到左丞相嚴景的話後,也是不由的點了點頭,覺得嚴景想的還是周到。
現在這個時候,需要的是一位能夠鎮得住場面的將領去擔任總督,如此才能剿滅起義軍。
而選擇一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去擔任總督的話,不懂兵事,反而誤事。
“陛下,文武殊途,將軍衝鋒陷陣尚可,主持大局還差了些,而且讓將軍擔任北川行省總督,有違祖制。”
孫冬繼續道:“我覺得還是讓黃增明出任北川行省總督,再委任一位將軍去北川行省專職剿賊,方為妥當。”
嚴景也是堅持自己的意見:“陛下,一山不容二虎,倘若是新任一名行省總督,再委任一名將軍去剿賊,互為制肘,反而誤事。”
皇帝龍君也是為難了,按照道理的話,應該委任一名文官擔任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