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行省境內,鎮東軍和各大家族已經見了血,殺紅了眼的彼此已經是不死不休了。
各路盜匪流寇也都紛紛的渾水摸魚,更是加劇了白山行省境內的混亂。
面對亂成一鍋粥的白山行省,叛軍大本營得到訊息後,皇帝龍天也是氣的暴跳如雷。
白山行省有些家族族人在叛軍內部擔任著要職,他們自然是狀告鎮東軍的暴行的。
而鎮東軍自然也不甘示弱,向皇帝龍天告狀,說這些家族謀逆投敵。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雙方的高層在打口水戰,雙方的部隊則是在混戰。
白山行省可是抗擊北方草原狼騎南下的重要防線,不容有失。
叛軍皇帝龍天既不敢得罪那些家族,也不敢得罪鎮東軍柴勝。
可是不管也不行啊,要是照著這麼繼續的打下去,白山行省就算是廢了。
因此叛軍皇帝龍天也是任命了一位欽差大臣,前往白山行省調查雙方衝突的緣由,並且要嚴懲最初的肇事者。
實際上鎮東軍和這些家族在經歷了一番廝殺後,也是有些回過味來了。
他們彷彿是被人算計了,可是雖然心裡清楚,可是他們也是要面子的。
他們在最開始爆發的衝突中死傷不少,現在不是他們想停就能夠停下來的。
特別在一線廝殺的雙方人員都殺紅了眼,不少親人都死在對方的手裡,現在誰敢喊停的話,他們恐怕就會調轉刀口先宰了那個喊停的人。
局勢已經混亂到各個家族和鎮東軍高層都無法掌控的地步了。
因此當大本營派出欽差大臣到白山行省,他們沒有絲毫的意見,也是想借坡下驢,能夠停止內耗。
可是在欽差大臣抵達之前,有仇報仇,有怨報怨,該打的還得繼續打。
白山行省境內每天的衝突廝殺無數,導致無數的城鎮村落都是黑煙滾滾,一片狼藉。
投入各家族勢力麾下的村鎮也都紛紛的聚集在了一起,與別的村鎮攻伐廝殺,完全就是一場全民的戰鬥。
在這樣的攻伐廝殺中,傷亡也是不斷的增加,導致水溝裡都是鋪滿了屍體,屍橫累累。
作為這一場爭鬥的始作俑者李長青自然也知道白山行省爆發的大規模衝突,導致許多無辜的人捲入其中,並且死於非命。
可是李長青也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毛頭小子了,他現在已經成為了獨當一面的大將。
他懂得慈不掌兵的道理,一將功成萬骨枯,倘若他不狠的話,不僅僅無法完成任務,而且這些死難的人也會在不久的將來遭遇草原狼騎的屠戮。
而他現在只不過是將這一切提前而已,透過煽風點火,讓他們自相殘殺的方式,以完成對白山行省勢力的重新洗牌。
當然,這個過程是相當痛苦的,有無數的人將會付出性命,可是這就是戰爭,殘酷的戰爭。
一旦戰爭爆發的話,覆巢之下無完卵,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沒有人可以倖免。
要想盡快的結束這一場曠日長久的戰爭,唯有以戰止戰。
當白山行省一片混戰的時候,李長青也完成了對義軍白山第十四軍團的整合。
挺進縱隊併入了第十四軍團,李長青成為了代理軍團長,周寒擔任代理幕僚長。
在完成了軍隊的整合後,李長青旋即就開始在混戰中擴充地盤,壯大實力。
依附在各個家族羽翼下的各城鎮百姓因為混戰也是流離失所,而李長青他們則是給這些流民提供庇護。
對於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而言,誰能夠給他們提供庇護,能夠保護他們的家人不受到傷害,他們就為誰賣命。
以前是那些家族,所以各城鎮的百姓為這些家族賣命,繳納糧食,耕種。
現在這些家族互相征伐,一些家族甚至被滅了,這些百姓必須尋找新的大樹依靠。
李長青他們戰鬥力強勁,他們在混戰中強勢的崛起,迅速的吸納到了大批百姓。
李長青他們分給老弱病殘婦孺糧食,給他們提供住所,保護他們的安全。
那些青壯則是被他們編入到了義軍第十四軍團,隨軍征戰。
在這樣的良性迴圈下,第十四軍團的勢力是越來越大,地盤也是越來越多。
他們打下的地盤多了,勢力大,吸虹效應下,投奔他們的人也更多了。
先前第十四軍團的那些人被整編,心裡還是老大不願意,對李長青也不怎麼信服。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