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軍脅裹著勝利之威,對瀚海王朝的態度也是頗為的強勢。
瀚海王朝先前是覺得趁著清河軍剛結束與遠東境內各大勢力的戰鬥疲憊不堪的機會,應龍天的請求,出兵遠東撿便宜的。
可是現在誰知道便宜沒有撿到,反而是損兵折將,給他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行為惹惱了清河軍這一頭餓狼,現在鑽到他們家裡來了。
瀚海的軍隊除了佈置在與神聖教廷邊境地區的幾個軍團外,其餘的都是很久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事了。
縱使是王城戍衛第一軍團,雖然頂著功勳精銳部隊的名頭,實際戰鬥力如何,眾人的心裡都沒底。
清河軍現在重兵壓境,不僅僅佔領了青州境內,將譽王包圍在靈丘府一帶,而且兵鋒直指光州。
一旦前線的王城戍衛第一軍團擋不住清河軍的話,清河軍縱使無法攻到王城來,也會對光州,雲州,海州等地造成巨大的破壞。
王公重臣們在這些州可是擁有著巨多的產業的,到時候受到損害的可是他們。
正是因為畏懼清河軍的強悍,所以得知次帥池林被殺,譽王被圍,清河軍兵鋒直指光州的時候,滿朝文武都慌了。
他們不在乎王城怎麼樣,他們只是在乎自己在光州等地的產業會不會被清河軍掠奪。
以清河軍在青州境內的所作所為看來,一旦清河軍攻入光州的話,他們的產業必定難以倖免的。
正是因為如此,滿朝文武在震驚的同時,也是擔憂自己的財產,所以都不能繼續的和清河軍打了,至少在他們的產業撤出以前不能打。
“陛下,清河軍實力強橫,我們應該暫避鋒芒,不應與他們硬碰硬。”
“一旦我們不和清河軍和談的話,譽王危矣,青州危矣,光州危矣。”
“王城戍衛第一軍團未必是清河軍的對手,而我們別處的軍隊遠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此刻不宜與清河軍繼續開戰。”
“陛下,我們可以和清河軍和談,暫時的讓他們退兵,所謂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權且穩住他們,待我們準備完畢,再殺進遠東,報這一箭之仇!”
“清河軍的主力現在都在我們青州境內,他們是光腳不怕穿鞋的,一旦發起瘋來,損害的可是我們瀚海的利益。”
“倘若是我們此刻與他們簽訂和平協議,他們勢必回軍與神聖教廷開戰,到時候我們的壓力就會小很多,而且還可以坐山觀虎鬥。”
在瀚海王朝沒有進攻遠東以前,滿朝文武那都是堅定的主戰派。
他們覺得遠東那就是一塊巨大的肥肉,只要攻下了遠東的話,他們的地盤將會大大的擴充套件。
朝中的武將將會開疆拓土而名留青史,那些家裡產業很大的文臣則是覺得自己家的店鋪可以開到遠東各地,賺取大量的財富。
正是有這樣的思想在作祟,所以他們都是力主進攻遠東,以為自己某求利益的。
現在遇到戰事不順,而且威脅到了他們利益的時候,又紛紛的成為了牆頭草,要求和清河軍和談。
面對滿朝文武的勸說,瀚海皇帝和大皇子也都是萬分的不甘心,因為他們咽不下這口氣啊。
他們可是傳承了數百年的王朝,現在被人打到家門口算怎麼回事?
可是清河軍實在是太彪悍了,前線的軍隊不爭氣,讓朝廷也是顯得極其被動。
“此事擱置再議。”
瀚海皇帝自然是不願意就這麼認賭服輸的,他覺得很有必要和軍方商議一下,看能不能從戰場上打幾場勝仗後再和談。
畢竟現在和談的話,形勢對他們是極其不利的,所以朝堂上皇帝並沒有給出一個是打是談的決定,而是散朝了。
瀚海皇帝在散朝後,又召見了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的皇太子,召見了兵馬大元帥許正浩,首輔崔遠等人商議如何處理這個事情。
兵馬大元帥許正浩的意思是繼續的和清河軍打,哪怕丟了光州,也不能向清河軍低頭。
然而首輔崔遠等人見識到清河軍的強大後,加之有許多產業在光州等地,他們的意思是暫避鋒芒,以後再報仇。
皇太子倒是想打,可是已經連敗了這麼多場了,要是他再力主打仗,失敗了的話,他這個太子還當不當了?
所以皇太子現在也是有些束手束腳了,既想打,又擔心戰敗後承擔這個主戰的責任,所以不敢表態。
正是因為彼此的意見不合,所以關於與清河軍是打是和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