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軍在云溪府的各項建設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朝廷控制的江北行省各府縣也在積極的擴軍備戰。
秦烈統帥的民軍第二十兵團在魯陽行省鷹嘴峰兩戰皆敗,損兵折將,可以說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後他們不得不讓開了通道,放清河軍南下。
可是清河軍並沒有南下東江行省,而是繞了一個彎,出其不意的攻佔了江北行省東部的云溪府。
云溪府雖在江北行省東部,可是江北行省乃是秦烈的老巢。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秦烈的老巢受到威脅,自然不能不管不顧。
寧王的大軍又壓在鷹嘴峰一線,隨時可能進入魯陽南部的幾個府縣,給予了秦烈很大的壓力。
再三思索後,秦烈放棄了魯陽南部幾個府縣,燒殺搶掠一空後,率領民軍第二十兵團回了江北行省。
而秦烈的部隊剛離開魯陽行省南部,寧王的兒子龍俊就率部佔領了一片焦土的魯陽行省南部。
寧王的部隊剛吞下偌大的魯陽行省,也需要時間去消化的。
雖然對秦烈他們將行省南部地區化為一片焦土強烈的不滿,可是也只能將這一筆仇給記著,等待以後再算。
寧王回頭去整頓魯陽行省了,所以也沒心思惦記近在咫尺的江北行省。
現在陳子昂的部隊佔據了行省東部的云溪府,寧王巴不得他們和秦烈拼個你死我活,然後過來收拾殘局呢。
寧王將部隊撤離了魯陽行省和江北行省邊界地區,讓秦烈鬆了一口氣,這才忙著調主力部隊回江北行省首府,準備對付陳子昂的清河軍。
秦烈的民軍第二十兵團原有五萬餘軍隊,在江北行省境內倒也算是實力不錯。
可是去魯陽行省走了一遭,損兵折將什麼都沒撈到,老巢還被陳子昂給端了,可以說損失相當慘重。
秦烈留下了自己的四兒子率軍一萬駐紮在魯陽行省和江北行省交界地區,監視寧王。
而他自己率領回到江北行省首府的軍隊只有近兩萬疲兵了。
陳子昂的清河軍第二軍團有近十萬眾,而秦烈的民軍第二十兵團加上江北行省警備部隊,地方各府縣駐紮的守備部隊,能夠調集作戰的滿打滿算也才四五萬人,而且真正能打仗的也就他的嫡系兩萬民軍。
倘若是拿這點軍隊去打陳子昂的話,無異於以卵擊石,自尋死路而已。
想要將陳子昂驅逐出云溪府,趕出江北行省,秦烈現在需要至少十五萬大軍。
“擴軍備戰!”
因此秦烈在返回行省首府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發出了擴軍備戰的口號。
“我江北行省歷經各路起義軍征伐,民不聊生,現在好不容易滅了各路起義軍穩定下來,百姓急需休養生息,一旦擴軍備戰的話,莊稼可就荒蕪了。”
面對秦烈要擴軍備戰的想法,江北行省總督堅決的反對。
因為江北行省好不容易安穩下來撫平戰亂的創傷,要是現在徵召大量百姓從軍,土地無人耕種,這江北行省明年就得餓死人了。
“賊軍就盤踞在云溪府,倘若是不擴軍備戰的話,那就不是餓死人的問題了,而是你我的腦袋要落地!”
秦烈對於江北行省總督的反對嗤之以鼻,只要打走了清河軍,沒有糧食可以出去搶。
可是清河軍要是盤踞在云溪府的話,不僅僅他寢食難安,擔心清河軍隨時打過來要他的命。
而且朝廷那一關也過不了,因為他是民軍第二十兵團的驍騎將軍,要是剿賊不利,說不定一個通賊的帽子就扣了下來。
現在他掌控了民軍第二十兵團,可是在暗中,依然有不少豪門大族窺伺著這權柄的,隨時會張牙舞爪的撲上來。
江北行省總督名義上節制整個行省的武裝力量。
可是現在隸屬於江北行省總督嫡系的僅僅只有萬餘戰鬥力不強的行省警備部隊。
民軍第二十兵團回到行省首府的雖也僅有兩萬餘人,可是他們歷經無數剿滅起義軍的血戰,戰鬥力不容小覷。
一旦行省警備部隊和民軍第二十兵團發生了內訌的話,得益的就會是別人。
“能不能將進攻賊軍的時間推遲一下,等農閒時再擴軍?”
面對咄咄逼人的秦烈,江北行省總督也是為難,不得不妥協退讓。
“我們可以等,可是賊軍不會給我們時間的。”
“一旦他們在云溪府站穩了腳跟,再想將他們趕走就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