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和第十二旗團長都是平級,他們要配合作戰,也需要一個建立一個統一的指揮。
副軍團長李朗去負責指揮他們這三個旗團,以副軍團長的身份,足以服眾。
而且李朗身處前線,也能夠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做出相應的部隊調整,避免因為統帥部距離部隊太遠,導致不能有效的掌握戰場情況,而貽誤戰機。
讓副軍團長袁傑去坐鎮嗚咽河戰場,則是陳子昂對近衛旗團不夠放心。
畢竟近衛旗團是在親衛隊的基礎上組建的,還沒獨立對敵的經驗,而且旗團長李長青的作戰經驗不足,需要一位副軍團長坐鎮指揮。
隨著前線統帥部的一聲令下,駐紮在長澤鎮保衛陳子昂的近衛旗團迅速開始集結。
在火把的照耀下,一隊隊披堅執銳的近衛旗團士兵在軍團的吆喝下,舉著火把,開赴嗚咽河戰場。
而副軍團長李朗則是在一隊騎兵的護送下,趕往了近衛第十二旗團的營地,準備召集三個旗團長,商討打援的事宜。
清河軍各部隊在夜間頻繁的調動,精銳的遊騎和斥候也是緊張忙碌,他們在各處絞殺民軍的斥候兵,同時對民軍的防線展開滲透,以獲取情報。
一場大戰即將爆發,雙方的斥候遊騎已經在曠野,森林中追逐廝殺了。
秦烈率領的六萬民軍部隊經過了急行軍後,也趕到了嗚咽河一線,接替了先鋒的位置。
秦烈判斷出清河軍有撤退的跡象,不會進行強有力的抵抗,所以他覺得這是一個撈取軍功的絕佳機會,這才主動請纓到了最前沿。
“速速查探周圍賊軍的動向。”
秦烈趕到了嗚咽河西岸安營紮寨後,第一時間派出大量的斥候,對周邊的情況進行了探查,以確保自身的安全。
畢竟清河軍撤退只不過是他的猜測,他還需要進一步的進攻試探,現在下結論還太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