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的清剿,嚴重的高估了自己的實力,決定正面迎戰。
結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威武軍有寧王和豪門大族雄厚的財富支援,裝備精良,訓練有素。
起義軍雖然宛如滾雪球一般迅速的壯大,但是戰鬥力卻和威武軍有著一定的差距。
許多府縣境內的起義軍和威武軍交戰,大多數的結果都是以失敗告終。
即使有幾支起義軍僥倖獲得勝利的,也大多數是慘勝,實力被大大的削弱,甚至二十多支起義軍全軍覆沒了。
在殘酷的鬥爭中,周庭所部也遭遇到了一定的失利,他們下屬的一個營五千人遭遇到了威武軍騎兵的追擊,最終成功突圍的僅有千餘人,其餘陣亡的陣亡,俘虜的俘虜。
威武軍騎兵為了達到震懾效果,將俘虜的兩千餘起義軍全部梟首示眾。
失利讓周庭這位起義軍的指揮官也意識到,他們的實力還不足以和威武軍正面的抗衡,旋即決定改變戰術。
周庭率領的起義軍很快就化整為零,以百人隊為單位行動,分散到了山區中。
周庭這一支起義軍中建立了各級文武會,百人隊中都建立了文武會的八級分會。
雖然他們分散行動了,但是卻是形散而神不散,他們神出鬼沒的出擊,反而讓集中行動的威武軍感覺極其不適應。
一些起義軍遭遇到了全軍覆沒的結局,但是殘酷的戰鬥也讓一些起義軍隊伍在鬥爭中壯大了。
當初陳子昂留在魯陽行省境內的第十旗團和第十一旗團兩個番號的部隊。
因為面對威武軍的清剿而不得不遁入了山區隱蔽,一度和清河軍第二軍團失去了聯絡。
現在隨著陳子昂將觸角再次的伸入魯陽行省境內,這兩支部隊的殘餘力量也重新的活躍了起來。
因為他們堅持在魯陽行省境內鬥爭,對地形和民情都更為熟悉。
隨著大量難民的湧入,加之其餘各路起義軍吸引了威武軍的注意力,所以他們重新的發展了起來。
廬江府境內的龐倫,杜小牛領導的第十旗團人數吸收了各路戰敗的起義軍部隊。
這些起義軍部隊都是清河軍軍官領導的,雖然戰敗,但是骨幹力量得以儲存。
現在他們被第十旗團吸收後,第十旗團的軍官力量得到了大大的增強。
第十旗團也迅速的發展壯大,旋即佔領了廬江府境內的山區,成為了一股龐大的力量。
唐平領導的第十一旗團原本也在廬江府境內活動,後來因為圍剿為撤離到了南霄府。
他們也是趁亂髮展了起來,第十一旗團也接收了各路戰敗的起義軍殘部,整合成了一萬餘精銳,展開了同威武軍的戰鬥。
自此,魯陽行省境內形成了周庭所部,第十旗團和第十一旗團三股實力較強的起義軍部隊。
其餘各小股的起義軍眼看形式不妙,也都紛紛的投入到了這三股較大的起義軍部隊麾下,以對抗威武軍的清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