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騎軍左將軍張辰率領一萬輕騎直奔行省首府而去的時候,清河軍正在分兵攻掠行省首府周邊地區。
城高牆厚的行省首府都被清河軍攻陷了,周邊地區的那些府縣看到清河軍殺到,自然不敢以卵擊石,因此紛紛望風而逃,不敢與兵鋒正盛的清河軍交戰。
清河軍攜攻破首府之威,各路部隊橫掃行省全境,五府七十八縣大多落入到了清河軍的手中。
陳子昂他們的第9營參與了攻擊首府的戰事,因此並沒有參與攻掠周邊地區的軍事行動。
第9營從組建起就一直在征戰殺伐,沒有時間對內部進行整頓清理。
陳子昂藉助這一次的違反軍紀事件,授意執掌軍法的副營將李朗砍了幾十顆腦袋以殺雞儆猴。
面對如此狠厲的懲罰,頓時讓第9營從上而下,軍紀為之一肅。
李朗這個副營將因為是王朝軍降將出身,在地9營內向來沒有什麼威望和地位。
但是這次他作為執掌軍法的副營將親自監斬,展現了鐵血冷酷的手段,讓所有人都重新的審視他,看向他的目光中都多了一絲敬畏。
那些佩戴著紅袖標的憲兵們的地位也迅速的上升,成為了普通軍兵們敬畏的物件。
現在無論是軍官還是士兵,只要看到佩戴著紅袖標的憲兵,他們都會敬而遠之。
陳子昂對於目前的這種狀態很是滿意,因為他需要每一名軍官和士兵有敬畏之心。
陳子昂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支虎狼之師,同時也想將他們打造成為一支軍紀森嚴的部隊。
現在整個清河軍雖然向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但是內部依然良莠不齊,軍紀相對於鬆散。
這樣的軍隊打順風仗尚可,一旦遭遇到了強大的敵人,鬆散的軍紀就是最為致命的弱點,因為無法令行禁止,很有可能遭遇慘敗。
陳子昂在整頓第9營的軍紀的同時,也向副帥陳儒建言,那就是在清河軍成立一支憲兵部隊,專職維護軍紀。
“現在清河軍內部盤根錯節,各種勢力龐雜,組建軍紀部隊,操之過急不可,需要徐徐圖之。”
面對陳子昂的建言,副帥陳儒雖然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只不過他並沒有採納,因為他覺得時機不合適。
現在他們清河軍正在迅速的發展壯大中,他雖然身為副帥,也是需要結交英雄豪傑的,否則他副帥的位置就坐不穩。
但是這些英雄豪傑都是一些不受約束的人,倘若是他真的提議組建紀律部隊,那麼就會得罪很多人。
到時候這些人都紛紛的倒向大帥張大元和副帥徐福的旗下,他這個副帥恐怕就當到頭了。
因此陳儒雖然意識到清河軍內部有問題,但是出於穩定和自身的利益考慮,不得不將這個事情暫時的擱置。
陳子昂也是理解陳儒的苦衷,所以他僅僅要求第9營按照他制定的軍規軍紀行事,試圖打造一個標杆和模範出來,以後方便在全軍推行。
雖然說慈不掌兵,倘若是一直要求士兵們緊繃著一根弦的話,要是繃太緊了也會出事情。
陳子昂本著大棒加甜棗的原則,在嚴肅第9營軍規軍紀的同時,也是大幅度的提高第9營的待遇。
陳子昂將第9營內計程車兵們分為了輜重兵和戰兵兩部分,待遇也是不同。
那些老弱婦孺全部編入輜重兵序列,這些輜重兵的任務就是負責燒火做飯紮營運糧,看管繳獲的牛羊等戰利品。
陳子昂將楊忠從千人將擢升為副營將,掌管輜重兵部隊,相當於成為了他們第9營的後勤總管。
他們現在大約有三千餘老弱婦孺,整編為了三個輜重千人隊,各司其職,發揮自己的力量,每個人每個月可以領取五百銅幣。
透過收編戰俘和招募流民青壯,他們的戰兵人數達到了四千五百餘人,被陳子昂整編為了四個戰兵千人隊。
這些戰兵千人隊的任務主要就是作戰和訓練,別的和他們無關。
因為他們要衝鋒陷陣殺敵作戰,陳子昂將他們普通士兵的待遇提高到了每個月五枚銀幣,軍官按照級別遞增。
當清河軍別的部隊還在吃大鍋飯的時候,陳子昂已經在他們第9營率先的執行了軍餉制度和撫卹贍養制度。
執行軍餉制度和撫卹贍養制度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保證了每一名士兵個人和家庭有一個最為基礎的生活保障,讓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戰事和訓練中去,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因為他們清河軍起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