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行首府,一隊隊甲兵肅立各處,一捆捆箭簇也緊急的向城頭搬運。
城內全然無往日人頭攢動的繁華景象,偶爾有神色匆忙的騎兵縱馬掠過,空氣中瀰漫著一股肅殺的氣氛。
民軍第二十兵團在前線遭遇到了慘敗,清河軍的騎兵橫掃行省東部四府十四縣,勢如破竹。
面對急轉直下的局勢,江北行省總督徐振雄也是一夜白頭,心力憔悴。
行省總督徐振雄撓破腦袋也想不到,兵強馬壯的驍騎將軍秦風率領的二十萬大軍竟然遭遇全軍覆沒。
虧他還在暗中和魯陽行省境內的寧王通訊,試圖暗中鉗制聲勢日盛的驍騎將軍秦風,以保證自己的總督之位。
清河軍攜大勝之威一路狂攻猛進,各地告急的文書宛如雪花般的湧到了總督府。
面對那堆積如山的告急文書,總督徐振雄手裡雖有擴編的六萬行省警備部隊,可是卻不敢派出去。
畢竟兵強馬壯的二十萬民軍都慘敗於清河軍之手,他這點新募之兵,恐怕還不夠清河軍塞牙縫的。
行省總督徐振雄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因此面對各地的告急文書,他也只能束之高閣,讓他們自求多福。
清河軍席捲各府縣無人可擋,行省首府也是岌岌可危,總督徐振雄將自己能夠調動的所有兵力都向行省首府集中,試圖堅守這座重城。
別的府縣要是丟了的話,屆時可以逐一的收復,並不打緊。
可是行省首府倘若是丟了的話,影響惡劣,他這個總督恐怕也是當到頭了。
行省總督徐振雄一方面緊急的加固行省首府的城防備戰,另一方面則是派出了求援的信使飛奔各處。
總督徐振雄向來都將江北行省看作是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想別人染指。
當初驍騎將軍秦風威脅到他的總督之位的時候,他也是在暗中積極的活動,試圖扳倒秦風。
可是還沒等他扳倒秦風,秦風就已經兵敗身亡了,倒是省去了他很多麻煩。
雖然秦風對總督之位的威脅已經沒有了,但是現在他面臨更加棘手的問題,那就是清河軍。
畢竟清河軍的戰鬥力更加的彪悍,而且殺伐果斷,他現在不僅僅是總督之位受到威脅,更有性命之憂。
現在面對來勢洶洶的清河軍,他的心裡也是充滿了恐懼。
為了能夠擋住清河軍,保住自己這個行省總督的職位和性命,他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協和犧牲。
在經過和江北行省的監察使等一眾官吏商議後,他們決定邀請駐紮在臨近魯陽行省的寧王出兵救援。
雖然總督徐振雄知道寧王也不是什麼善茬,但是現在他同王都那邊斷了聯絡,指望不上朝廷的援軍了。
而且遠水解不了近渴,縱使朝廷派出援軍,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了,所以他現在唯有指望同樣野心勃勃的寧王。
作為寧王出兵的回報,他們不僅僅會給進入江北行省的寧王部隊提供補給,額外還會給他們數百萬的軍餉以作為酬謝。
寧王當初也是透過剿賊的名義率部佔領相鄰的魯陽行省的,經過了數月的消化,現在基本上已經控制了整個魯陽行省。
當初寧王他們是好幾家兵馬一起進入魯陽行省的,但是寧王想要獨吞戰果,經過了一系列的黑暗血腥手段,現在已經吞併了另外的幾路部隊。
寧王吞併了劉家軍和民軍第十五兵團等兵馬,整合成為了統一的威武軍,現在也擁有了二十萬眾。
特別是當江北行省的民軍第二十兵團去征討清河軍的時候,寧王已經陸續的抽調了不少部隊集結在兩個行省的邊界地區。
當初寧王打的主意很簡單,那就是等清河軍和秦風的第二十兵團拼和你死我活後,他再出手佔領江北行省,當那個最後的漁翁。
但是形勢的發展超出了他的預料,民軍第二十兵團全軍覆沒,清河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江北行省東部幾個府縣,讓寧王都沒反應過來。
一旦讓清河軍佔領了江北行省的話,清河軍屆時將會實力大增,對他們產生更大的威脅。
更何況,寧王已經將江北行省視為自己嘴邊的肉了,又豈能讓清河軍奪去。
所以當江北行省總督徐振雄求援的信使還在路上的時候,迫不及待的寧王麾下的威武軍已經越過了邊界,開進了江北行省境內。
擔任寧王麾下威武軍先鋒的是世子龍俊,他親率新組建的五千騎兵和三萬步兵,率先的越界進入江北行省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