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率部在京畿行省鬧得天翻地覆,兵臨王都城下連斬八將,夜破連營,讓朝廷顏面掃地。
朝廷視陳子昂為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抽調幾十萬勤王大軍圍追堵截,試圖消滅陳子昂所部。
可惜的是,朝廷的忠臣良將壓根就不是陳子昂的對手,最終還是讓陳子昂從幾十萬大軍的重重包圍中給逃掉了。
太子和四皇子互相指責對方放跑了賊酋陳子昂,都想借助這一件事情將對方置於死地。
好在王都的威脅解除,各勤王部隊也斬獲頗多,累積斬殺“賊軍”超過十萬人。
雖然跑掉了賊酋陳子昂,但是各路軍隊斬獲不少,朝廷也算是挽回了一點顏面。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皇帝不想讓太子和四皇子的矛盾激化,所以僅僅斥責了他們一番,然後僅僅將兩個因為瀆職而跑了賊軍的家族勤王部隊指揮官誅九族,算是懲戒。
遭遇到懲處的兩支勤王部隊指揮官分別依附於太子和四皇子,老皇帝如此的處置,也算是對他們爭權奪利的一個警告。
四皇子和太子在這一次的交鋒中,誰也沒有佔到便宜,雖然表面上依然稱兄道弟,但是實際上卻已經是勢如水火。
“傳詔河中行省總督清剿賊軍殘部,各路勤王兵馬即日起折返各地。”
陳子昂率部突圍到了河中行省,王都的威脅解除,幾十萬勤王兵馬人吃馬嚼的,朝廷負擔不起,只能解散讓他們折返駐地。
“各路勤王兵馬忠心耿耿,此次剿賊勤王有功,我將在皇城設宴款待所有參將以上軍官,獎賞有功之臣。”
除了讓各路勤王兵馬即日起折返各地外,老皇帝為了拉攏人心,準備設宴款待這些前來勤王的各路兵馬將領。
這些勤王兵馬的將領們奉詔勤王,無非就是想要在皇帝的跟前好好的表現表現,希望能夠加官進爵。
他們在同清河軍陳子昂的作戰中雖然屢次的戰敗,可是他們卻靠著殺良冒功,也算是有不少的斬獲。
因為各路兵馬都在殺良冒功,那些難民殺了也就殺了,所以他們也不在意。
因為大家都在幹這樣的事情,心知肚明,因此也沒有人挑破。
面對皇帝要設宴款待他們,並且要當眾的嘉獎有功之臣,這些將領們自然高興,讓他們的兵馬陸續回返外,他們則是留下,準備參加宴會和領賞。
當這些勤王部隊將領們興高采烈的進入了宏偉繁華的王都準備領賞的時候。
殊不知在京畿行省各處的荒草和水溝裡,無數的難民屍體已經腐爛發臭,成為了野狗的食物。
朝廷已經讓河中行省總督清剿陳子昂殘部,所以四皇子和太子自然也沒繼續的追擊,而是折返回王都。
因為老皇帝設宴款待有功之臣,太子作為戍衛王都的元帥,四皇子作為鎮壓清河軍的統帥,自然是不想缺席的。
戰爭的陰雲散去,繁華的王都又變得喧囂熱鬧了起來,特別是那些勤王部隊將領們帶著親兵入城,讓各處青樓酒肆也變得熱鬧了起來。
朝廷內外也是一片忙碌,各部門忙著準備給有功之臣獎賞的金銀珠寶和綾羅綢緞,還有無數新鮮的食材也從各地快馬加鞭的運往王都,為宴會所用。
王都城內一片熱鬧準備大肆的慶祝斬殺了十萬賊軍,解除了王都之圍的時候。
因為遭遇戰亂毀壞的京畿行省各處無數的百姓卻是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左相大人,京畿行省累積有一百萬餘萬難民房舍遭遇戰事焚燬,莊稼也損毀無數,懇請立即調糧賑災,否則激起民變的話,京畿行省會再次遭遇荼毒啊。”
眼看著無數的百姓流離失所,有良知的青年官員不得不親自的到了左丞相王虎臣的府邸前攔截車駕,希望朝廷能夠調糧賑災。
“朝廷為了供應幾十萬勤王大軍的所需,已經搬空了府庫,我現在一粒糧食都拿不出來了。”
左丞相王虎臣也知道京畿行省的情況很嚴重,可是他現在也是束手無策。
“可是現在百餘萬難民無米裹腹,再這麼下去,會餓死人的。”
“這樣吧,各府縣富戶家中應有不少存糧,你們先去借糧賑濟百姓,等朝廷有糧食了,再給他們還回去。”
王虎臣也知道下邊府縣的官吏也難做,可是他也沒有糧食,只能給他們想了一個辦法。
“那也只能這樣了,還勞煩左相大人想想辦法,請朝廷早日撥糧,畢竟借糧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