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簡單的遊戲,這場遊戲中的人所能擁有的究竟是夢的美妙還是夢的虛幻?
一朝春盡紅顏老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楊小姐。當時我去一個別墅區看房子,楊小姐得知我要買房,便非常熱情地邀請我去她家看看。她家是一棟幾年前修建的單體別墅,屋前的空地本來是用來種花的,可是楊小姐似乎沒有這種雅興,任憑雜草叢生。走進屋裡一看,我更是莫名驚詫:一棟外表氣派的豪華別墅,裡面卻是空空如也,什麼像樣的傢俱都沒有,廚房裡蟑螂出沒,房間的地板上有一張報紙,上面全是蚊香燃完後的灰燼。
我試探著向楊小姐打聽她為什麼要賣掉這棟房子,她一聲不響地抽了一支菸,然後有點兒難堪地說:“我讀大學的時候就已經出來做小姐了,畢業以後本想來深圳找份體面的工作,可是你知道的,做過小姐的都花錢大手大腳慣了,我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逛兩次街。無奈之下,我只好又去做三陪了。後來我認識了一位香港老闆,他非常喜歡我,為我買了這棟別墅,把我包了起來。後來他年紀大了,對我的態度也越來越冷淡了。去年年初的時候,他病死在香港,留給我的僅僅只是這棟房子。如今我已經三十多歲了,再去做小姐肯定不行了,就算想找個不知道我過去的男人嫁掉,人家也肯定瞧不上我這種人老珠黃的女人。過去他給我的錢都已用完,而我還得吃飯啊!所以只好把傢俱都賣掉了,而且想把這房子也賣掉。拿到房款以後我可能回重慶老家吧。”
聽完這席話,我才仔細地看了看楊小姐的臉:五官都長得非常俊俏,可是膚色已經非常黯淡了。雖然用了很多的化妝品,但仍然能察覺出她臉上的那份憔悴與無奈。雖然只有三十多歲,但是眼角已經明顯佈滿了皺紋,兩鬢似乎還有了些許的白髮。
突然間我想起了《紅樓夢》裡的一句詩: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不知道這樣的詩句用在眼前的楊小姐身上,這算不算是對林黛玉的一種褻瀆?
而楊小姐的這份憔悴、無奈和悲涼,又將在多少個後來的大學生身上重演?
十一、考研:痛苦的安樂死
在當今的大學校園,“考研”可能算得上是最流行的一個詞語了。隨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和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膨脹,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有些人可能從進入大學的第一天開始便在考慮考研的事情了。各種考研輔導班的廣告貼滿了大學的每一個角落,一些自稱考研猜題大師的所謂著名教授像明星一樣四處走穴,並受到了比明星更熱烈的追捧。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考研越來越成為大學生的第二次高考。高中生都在高考的指揮棒下過著應試的生活,而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也將自己的大學四年交給了研究生入學考試。
有一家網站針對很多畢業生優先選擇考研的原因進行過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
從圖中資料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選擇考研是為了追求更大的發展或者規避當前的就業壓力。可是,考研真能規避就業壓力嗎?如果能,那考研又究竟是不是唯一的或者最好的途徑?拿個碩士學位就一定能夠讓自己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嗎?在用人單位的心目中,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間是不是真的存在那麼大的落差?對於放棄考研的人來說,如何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上絲毫不遜於研究生?對於考上研究生的人來說,如何才能讓自己比本科生不只是多擁有一張文憑?
考研不是趕集
中國人都喜歡湊熱鬧,心理學上的“從眾心理”在中國人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魯迅曾經打了個比方:某人在路上吐一口痰,然後找兩個人盯著看,過一會兒就會有很多人來圍著看,再過一會兒還會有很多站在外面的人削尖腦袋擠進去看。
這幾年的考研熱也很有點兒這種味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校園裡到處都可以感受到考研的氣氛,所以,考研似乎就成為了一種時髦,不考研似乎就落伍了,就成為不積極進取而自甘墮落的表現了。很多人僅僅因為看到身邊的人都要考研而決定自己也要考研,而對於自己考研的必要性、現實性和考研的目的都沒有深入的思考和認識。這種考試的盲目性不一定會導致考試的失敗,但絕對會浪費最寶貴的青春。對於二十多歲的大學生來說,沒有比浪費青春更失敗的事情了。
考場不是集市,所以也沒有必要像趕集一樣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趕集尚且需要知道自己家裡缺些什麼,以免花錢買了無用的東西,而考研就更加需要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考研了。
刻舟求劍的考研邏輯
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