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吃,運動專案是什麼,鍛鍊時間長短,多久鍛鍊一次等等。甚至我們與朋友交往,與家人和同事如何相處都是基於我們的習慣。再說得深一點,甚至連我們的性格都是習慣使然。 牧師華理克(Rick Warren)在他的作品《目標驅動生活》(The Purpose Driven Life)中有這樣的論述:“性格其實就是習慣的總和,就是你習慣性的表現。”關於習慣成就性格的說法並不是最近才提出來的。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稱:“正是一些長期的好習慣加上臨時的行動才構成了美德。” 習慣實際上不僅僅影響我們的個人生活,許多心理學家都一致認為,實際上正是習慣引導著整個社會結構的心理機制的改變。19世紀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如此寫道: 習慣就像一隻巨大的飛輪……正是它,使得那些從事最艱苦、最乏味職業的人們沒有拋棄自己的工作;也正是它,註定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在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最初選擇的範疇內與生活展開搏鬥,併為那些自己雖然並不認同,但卻別無他選的某種追求而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它,把不同的社會階層清晰地區分開來…… 哪怕只有25歲,你也能夠在這個年輕的身影上一眼看出未來的推銷員,醫生,律師,或是首相;哪怕只是一句話,你也能夠從中分辨出細微的主觀思維模式,以及特定的行為方式。而這些都在表明,他們總有一天逃不過某種命運,就像是衣袖上會出現的褶子一樣。我們的性格就像塑膠,一旦塑造成形就很難改變,不過,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詹姆斯不僅注意到習慣的巨大力量是如何影響整個社會的架構,同時,他也指出了改變習慣的艱鉅和不易。 習慣的力量如此巨大,這恐怕早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了。 “It is notorious how powerful is the force of hatit。” ——查爾斯?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物種起源》的作者 甚至是教會的教義改革,以及國家的憲法變革,都比改掉我們身上哪怕最細小的壞習慣容易得多。 “It is generally felt to be a far easier thing to reform the constitution in Church and State than to reform the least of our own bad habits。” ——塞繆爾?斯邁爾斯(Samuel Smiles),《信仰的力量》的作者 那麼,習慣為什麼如此難以改變呢?就因為它們深深根植於我們的潛意識當中。這便是我們僅用顯意識幾乎無法改變習慣的本質原因。顯意識的活動僅在我們警覺時起作用,在我們清醒和防備時能夠戰勝潛意識。顯意識就像是一位值勤的哨兵,夜深時哨兵開始打盹兒了,潛意識就當政了。因為,潛意識從不入睡,它永遠靜靜地存在,靜靜地等待顯意識哨兵開小差。 走老路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你開車前設定了自己的目的地,卻不知不覺行駛到別的地方。就拿我來說,原本每天上班是走同一條路線,而最近一段時間,途中因為施工經常導致交通堵塞,於是,我有意識地為自己規劃了另一條行車路線。然而不幸的是,我還是很多次走上了擁堵的老路。 這種“走老路”的習慣,便是潛意識作用的結果。它就像是我的自動導航員。在匆匆忙忙的早晨,我的顯意識思維早已被無數的工作計劃、任務和其它緊要的事佔得滿滿當當,於是,我的自動導航員(即我的潛意識)便輕易地取得了控制權,並指揮著我駛上以往上班的老路。 顯然,“走老路”對我的意識來說顯得更自然,更節省精力,也就是說,除非我必須調整自己的潛意識(即習慣),否則,我將毫不遲疑地重複類似的選擇。 的確,儘管我已經有意識地注意到了惡劣的交通路況,以及照老路行駛必然造成上班遲到的現實,但是,在我的潛意識還沒有進行相應的調整之前,我便只有面對這樣的困境:因為我的潛意識掌控了我的方向盤而選擇了老路,當然就不可避免地停在擁堵的隊伍當中長噓短嘆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改變習慣(潛意識)才是問題的關鍵。我們要有意識地與潛意識進行溝通與交流,再對它進行必要的培訓,最後才能生成一套新的潛意識的執行程式。 心理學第101守則 只有主動去改變潛意識,我們的生活才有可能發生改變,否則,我們只會繼續那種我們以往一點一滴構築起來的生活方式。 “Nothing wil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