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江青設了一桌酒席,宴請部分政治局委員。當江青談到婦女坐天下和批宋江時,張春橋舉起杯,笑著說要和爺爺碰一下。那笑容讓爺爺不舒服,他使出了牛脾氣,不理張春橋,站起來說:“今天是毛主席的生日,我高興。每人一杯,我替大家喝了。端酒來!”酒端來了,一杯又一杯,一共24杯,他一口氣喝了下去,委員們見狀一齊鼓起掌來。會後,他跟紀登奎在車上聊了起來:“哼,說我粗,可我粗中有細,有立場哩,有氣魄哩!”

當時,政治局裡有的人思索著中國的發展前途,有的人靜觀事態走向,有的人以不變應萬變,他卻一次次把自己暴露在眾人面前,奮力地為正義而拼殺著。然而,高層的矛盾卻不比大寨,不是他的開山之力能夠左右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擔任國務院副總理

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爺爺作為人大代表出席了會議。周總理在會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後回到醫院,通知他馬上去一趟。爺爺一見總理,就詢問總理的身體狀況。周總理精神很好,只是瘦了許多。

周總理招呼他坐下,開口就說:“這次找你來,就是安排人大的事。你要有所準備,當國務院副總理,把大寨精神推向全國,怎麼樣?”

他聽後一愣,忙說:“總理,我文化水平不行,實在是當不了,我不當這個副總理!”

周總理態度嚴肅地說:“看你永貴,你是不是黨員?是黨員就得接受黨的安排。現在,中央的鬥爭這麼激烈,你不參加,別人也得參加,你還是幹吧!”

周總理對他說:“這事主席同意,政治局其他同志也同意,你是個農民代表……”總理還給他講了很多道理:從古至今,從外國到中國,人才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群眾中湧現的。

在這次會議上,爺爺當選為國務院副總理。2月2日,周總理在報送給毛澤東主席的《關於國務院副總理分工問題的請示報告》中提議:陳永貴在國務院中,協助華國鋒同志,主抓農業工作。這項提議被透過。於是,爺爺成了分管全國農業的副總理。

。 想看書來

“釣魚臺無魚可釣”

根據中央安排,爺爺住在釣魚臺三號樓。爺爺進北京了,他沒有帶家屬,只帶了一名秘書和一名警衛。他們三人住在一起,白天忙於公務,到了晚上休息時才能說會兒話。雖然可以享受優越的待遇,但這裡戒備森嚴,門口有警衛把守,裡面設有崗哨,誰幾點幾分進了大門,幾點幾分到過什麼地方,警衛都清清楚楚。由於一般人不能隨便出入,他與來京的老鄉難得一見。

有了中央首長的身份,他外出時當地官員擔心在自己轄區內出事,總是裡三層外三層把他保護起來。有一天,他提出要到北京郊區的中阿友好人民公社勞動,但由於他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沒有去成。他覺得很難接近群眾,生氣地說:“我是個種地的,誰還能殺了我?”

爺爺認為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便向毛主席寫了一封信,提出搬出釣魚臺並實行“三三制”工作方法,即三分之一時間在大寨、昔陽蹲點,三分之一時間在全國跑面,三分之一時間在中央工作。立足於基層,立足於實踐,立足於調查研究,在下邊做些實際工作,可以充分發揮他的長處,還可以為中央提供一些基層情況,指導全國工作。

毛主席在信上作了批示:“下去搞社會調查,是我黨的優良傳統,所有的政治局委員,能下去的都要下去。”次日,毛主席在政治局會議上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永貴,搬出釣魚臺,這很好。釣魚臺無魚可釣嘛!”毛主席也不滿意“四人幫”的一些活動,在會上說了一段語驚四座的話:“要搞馬列主義,不要搞修正主義;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陰謀詭計。”

會後江青跑到爺爺住處,質問他:“你倒是有地方住,搬出去,我住哪兒?”爺爺笑笑說:“我就要找地方住,準備搬了,別人我可管不了。”江青走後,他衝著身邊的工作人員說:“中南海難道沒有你住的地方?你不回去嘛!”

從那以後,除了“四人幫”外,政治局委員全部搬出了釣魚臺。

。 想看書來

在交道口的生活

1975年8月,爺爺從釣魚臺搬到交道口的一個四合院裡。此處原來是清直隸總督李鴻章的府邸,是個鬧中取靜的平房院。因為不在交通要道上,加上有圍牆,院中有樹,城市的嘈雜聲傳不到耳朵裡。這裡的設施雖然比不上釣魚臺,但還是副總理級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