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了麼!
不過,接下來還有讓這個勤儉節約的黑長直蘿莉更加心疼得幾乎休克過去的情況發生——
那些小塊的金屬錠,被製造成了一堆一堆的細碎金屬製品,其中直江兼續只認識釘子,但楚軒製造出來的釘子之中,還有一些前端完全是平的,身上帶著有些類似海螺的花紋的釘子,根本就沒法往木頭裡釘!
至於另外一些小得不能再小了的小鐵片(墊片)、六角厚鐵圈(螺絲帽)、夾著小鋼珠的鋼圈(滾珠軸承)、彎成了一圈一圈的鋼絲(彈簧)、帶著許多牙齒的鐵輪子(齒輪)……
這些奇怪的“垃圾”之前也曾經有不少中號、大號甚至特大號的產品,雖然楚軒說它們都是非常有用的,用來製造“秘密武器”和各種提高生產效率的農業、工業機械所必不可缺的零件,但即使是最聰明的直江兼續也搞不明白楚軒的那些機械到底是怎麼回事。
那麼,她們也只有相信楚軒這一條路可以走了吧?
畢竟,雖然她們聽不明白,但總覺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未完待續。)
34 機器的重要性
各種小型金屬零件的加工量雖然很大,但這臺即使楚軒也尚未搞清楚其工作原理的高科技“小型萬能加工中心”僅僅花費了十分鐘就將其全部加工完畢了。
其中除了那些雖然很不起眼,但卻也並不是鐵匠隨隨便便地就能手工製作出合格產品的“標準件”之外,楚軒還製作了大量的度量衡工具。
不管是最基礎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圓規、臺稱、量杯,到遊標卡尺、深度尺、高度尺、百分表、千分尺、托盤天平、標準米、標準砝碼、標準容器等,這些對於標準化生產都是必不可缺的。
儘管這些小型金屬製品的加工時間相比大型、中型金屬製品來說已經很短了,即使如此,總計一個小時的道具使用時間在加工完所有金屬之後也只剩下了10分鐘而已。
在剩下的這10分鐘時間裡,楚軒又將沙子、鹽、石墨、硫磺、亂七八糟的礦石等物也投進了“小型萬能加工中心”裡,然後製造出了許多試管、燒杯、燒瓶、滴瓶、分液漏斗、滴定管、量筒、坩堝等各種實驗用具。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可以用來製作精密顯微鏡、望遠鏡的透鏡鏡片。
因為時間和條件所限,楚軒所能收集到的各種金屬礦石數量不多,但好在越後盛產金銀,那些在古代人看來沒什麼用處的金銀伴生礦之中,有很多製造特種合金所需要的有色金屬,如鎢、銻、鉬、硫、鉍、釔等,否則他就只能大量製造碳鋼、球墨鑄鐵等有限幾種合金了。
另外,其實越後還是日本少數的幾個石油和天然氣產地之一,而且不光是陸地上有,在著名的金山佐渡島附近的近海海底,也有著儲量不小的油氣田。
不過楚軒這次並沒有那麼多的鋼鐵供他製造海底鑽井平臺,因此只能將越後的海底石油開採放到計劃表非常靠後的地方去,先依靠小型石油化工裝置對越後陸地上可供開採的石油進行提煉。
石油可是現代工業的血液,沒有油的話,楚軒連合適的動力燃料都找不到,除非他打算給蒸汽機燒木柴——日本的煤炭資源基本都集中在北海道和九州。
同樣的,雖然說日本的礦產資源比較齊全,被稱為“金屬資源標本國”,但是日本的地面將近三分之二為新生界及新期火成岩之噴出巖,地質構造運動激烈且斷層多,導致礦床小、礦層薄、礦石雜質含量高,有許多礦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根本沒有開採的價值。
因此在將現有的礦石都用“小型萬能提煉中心”提煉出來,或直接製成合金之後,楚軒暫時沒有打算將太多精力投入到礦產的開採中,他只是根據自己所持有的日本礦產分佈資料,圈定了幾個急需的、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
這個時候,越後國連綿不斷的山脈就體現出了它的好處,一般來說多山就多礦,再不濟也能開採石灰石,越後的礦產資源基本足以滿足楚軒的需要。
——比如可以製造大炮和子彈殼的銅礦,製造水泥的石灰石,製造火藥、硫酸的硫磺礦,以及製造硫酸、鋼鐵的硫化鐵礦等。
而且越後的重要水系,阿賀野川、信濃川等河流,不僅為日本重要的糧食產區越後平原、高田平原等提供了豐厚的灌溉水源,其在山地的部分,水力儲藏量也很大,建設水力發電站之後完全可以滿足未來很長階段之內越後的電力供應。
可以說,越後這地方非常適合“種田”,有河流、糧食、有漁業、有礦產、有石油,周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