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1982:一半海水,一半火焰(13)

重慶摩托亮相巴西

90世紀初,是重慶摩幫的黃金時代,更多的民營企業拿到了入場券,佔有一席之地,大批整車廠、配套廠在重慶紛紛冒出。從此,重慶摩幫成為重慶製造業的金字招牌。尹明善重慶市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掛牌,並與左宗申合作聯合制造摩托發動機。由此,中國民營企業第一個生產摩托車發動機的車間建立起來。

左宗申的成功產生了漣漪效應,一大批跟隨者在摩托車產業鏈上找到了自己的立足點。到1993年,重慶已有10多家涉足發動機行業的民營企業。這些在單條產業鏈上游走的企業,除了要做摩托車發動機甚至螺絲帽中的冠軍外,還有了進入整車領域的野心。

力帆、隆鑫、宗申等摩托車民營企業的異軍突起,重慶成為中國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基地。從明星代言可見一斑:成龍代言勁隆,周潤發代言恆勝,成奎安、陳佩斯代言精通,趙本山代言銀鋼,費翔代言銀翔,李連杰代言巴山,李玟代言康超,趙文卓、袁立代言大江,邵佳一代言鑫源……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重慶摩幫所到之處,讓對手聞風喪膽:重慶摩托整車搶到全國市場份額最大的蛋糕,零配件份額高達80%;在越南市場,“摩幫”來勢洶洶,佔了半壁江山,伊朗、奈及利亞、阿根廷等地也有摩幫的根據地……然而,重慶摩幫也有軟肋,這為走下坡路埋下了伏筆:重慶摩托的崛起,大部分依賴於摩托車市場對產品的海量需求,市場對量的需求高於對質的要求。走大眾路線的摩幫,使出價格鐧,憑藉低廉的價格,在市場上叱詫風雲;與此同時,重慶摩幫本身也把著眼點放在量上,不但同質化嚴重,還在技術檔次與產業升級有所欠缺;再者,重慶摩幫雖貴為幫,卻難有是一盤散沙,個個單打獨鬥,甚至互相殘殺,失去了團體優勢。

隨著摩托車市場的日益完善及更多的競爭對手的介入,重慶摩幫的這些潛在隱患最終會浮出水面,成為重慶摩幫的淪落之痛。90年代後期至今,全行業價格戰讓重慶摩幫不堪重負。為了維持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在殘酷的競爭中,重慶摩幫的摩托車也不得不貼上被賤賣的草標,萬元左右的暢銷車只有3000多元。一浪高一浪的價格戰也不過是挑戰的開始。與此同時,摩托車市場由於130多個大中型城市明確規定“禁摩”,出現萎縮。二三線品牌的摩托車銷售一度蕭條,很多摩托車廠商撐不下去。

海外市場,左宗申們的日子也不好過:越南市場是摩幫的海外大本營,僅2001年,2001年,重慶摩托車整車出口億美元,其中越南市場佔了億美元,佔總出口額的77%,隨著越南摩托車整車進口關稅的激增以及越南摩托業的發展,重慶摩幫難守越南市場。漫長的冬天原未過去。2005年,重慶摩幫再次遇到瓶頸:國家生產准入、歐Ⅱ排放、合格證制度等,一次提高了摩幫的生存成本;廣東、廣東、江浙滬摩托車企業迅速蘇崛起,蠶食著重慶摩幫原有的市場。擅長打價格戰的重慶摩幫在價格上已無優勢,面對對手的強勢攻擊,則顯被動。

2005年,是一場行業洗牌,更是重慶摩幫的一個生死坎。“不轉型,毋寧死”,重慶摩幫除了轉型別無選擇。擺在重尹明善們面前有兩條路:

一是由“重慶製造”向“重慶創造”轉型,注重自主研發、技術升級和品牌塑造,逃脫同質化過高的困局,以質量、品牌擊中消費者的購買心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重慶摩幫遠未達到瘦死的地步。左宗申開始在陣痛中蛻變。

二是調整戰略,不要在“摩托車”這一棵樹上吊死。2004年,重慶市政府曾釋出《重慶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0年重慶市的整車產銷量將達到150萬輛,銷售收入將達1350億元,重慶轎車生產比重也將從目前的25%提高到70%。汽車工業將成為重慶市工業經濟最強有力的支撐之一。從2000年開始,尹明善向汽車行業進軍了。他說,“汽車是摩托車的延伸,選擇汽車做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無疑是明智的。”但力帆能否借力汽車延伸昔日摩托車的輝煌,還是個未知數。

。 想看書來

1983:沉默中的崛起者(1)

一群活躍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大小小、有名無名的沉默者點燃了中國民營經濟的熊熊大火:

丁建通用僅有的2000元存款,建立別克,後更名為361;

個體戶白士明被特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作為私營企業第一批代表,出席全國人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