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了不得的大學問家。因為他抱了這種志願,以前有了許多當仁不讓的事。
對於蔡元培的人格,吳敬恆也說:
革命翰林公:蔡元培(6)
蔡先生之為人,真是所謂“君子和而不同”,他和哪一個人都很和氣,然而他有一個“自己”。絕不是因為做人和氣,就會人云亦云。蔡先生所到之地,誰和他相處,都像從前人交了程明道一樣,如坐春風之中。不過雖坐春風之中,很感到有一種嚴肅之氣。如果我們以之比古人,蔡先生很像周公,“不驕不吝”、“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什麼事情,也是“仰而思之,夜以繼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儼如周公風度。
吳敬恆說蔡元培,在做人的態度上,對自己是“不驕不吝”,對人是“和而不同”,只要這個人有一技之長,沒有不取其長,絕不問其短處如何。然而他無時或忘的,就是他自己的主張:鼓勵造就大學問家出來。這有一個例項可以拿來佐證。
五四時期,新舊文學的論爭,白話文言的抗拒,兩派人士都服務於北大。胡適、陳獨秀的提倡白話文派,和提倡文言文的林琴南、嚴復,都在北大教書。當時的校長就是蔡元培,他雖然傾向於革新的、進取的事物,但認為這幾位老古董的確有一技之長,也就延聘他們在北大任教。所以說,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擔任校長時期,不問這個人有辮子沒有辮子,只看他有沒有學問,只要有一點長處的人,他沒有不器重他的。這種態度,就是所謂“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元培先生的偉大志願,就在於他一生想為中國造就人才,他一生走的路就是教育愛國大道。無怪乎他所創辦的第一所女校,取名為“愛國女學校”,他所設立的第一個學會,取名為“中國教育會”。他教育不忘愛國,愛國不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