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媛捎辛嘶�鏡娜鮮丁�
在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關係史領域,我也有了新的認識。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關係密不可分。過去,對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指導,全部肯定,不容有一言否定。以後,又從一個極端跳到另一個極端,對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的指導,一概否定。所有這些,都是片面地、形而上學地看問題。其實,共產國際在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上,主要的方面、長遠的戰略、關鍵性的指導,正確的方面和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方面居多。
大學時代奠定的較為堅實的知識基礎,在以後的歲月裡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此,我感到:大學確實是讀書、思考、奠定知識基礎的最好環境。
五
大學生活奠定了我正確認識世界的思想基礎。
*主義本來是人類歷史上最具有創造性、創新性和開放性的科學思想體系。但是,“十年內亂”中,“四人幫”推行一整套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嚴重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我在讀小學五年級時,爆發了“*”。從此時起,一直到高中畢業,所受的全部政治課、語文課教育的主要內容,絕大多數為《*中央關於開展無產階級*的決定》(即“十六條”)一類的中央檔案、《人民日報》社論、《紅旗》雜誌的理論文章。同時,也學習一些《毛澤東選集》中的內容。江青、張春橋、姚文元控制中國的所有輿論工具,大力宣揚“以階級鬥爭為綱”、“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一方面竭力向人們灌輸形而上學和唯心主義,一方面剝奪了人們思考的權利。
因此,在小學、中學、下鄉、工作的歲月,儘管閱讀了大量的哲學、政治經濟學、文學、中國歷史、世界近現代史等方面的哲學社會科學書籍,閱讀了一些*、恩格斯、列寧的重要著作,多次通讀《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但是,讀書僅僅是讀書,卻沒有進一步的思考,更沒有產生出思想和觀點,當然,作為知識積累仍然是有益處的。
大學期間,我經歷了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真理標準討論和*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此,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使思想解放的洪流洶湧澎湃,一瀉千里,勢不可當。經歷思想解放大潮後,對於如何認識世界、評價歷史、評價歷史人物,我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所以,我的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觀形成的起點,是*十一屆三中全會。
*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轉折點和分水嶺。在此以前,毛澤東的話、領袖的話“句句是真理,一句頂一萬句”;書本上的話、報刊上的話“都是正確的”。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思想解放大潮的激盪和衝擊,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成為時代的主題和思想界的主流。從此,人們才知道,領袖的思想、言論和智慧,是全黨全國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的權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事求是是*主義的精髓,*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基石。
六
藍天白雲,書聲琅琅,白駒過隙,星轉鬥移。轉瞬之間,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1977級大學生進入了大學生活的第四年。在這一年中,面臨著兩件大事:寫好畢業論文和畢業分配。
我撰寫畢業論文較晚,1981年暑假後才著手。但是,對於論文題目早已有所考慮,題目定為《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中央領導地位的歷史必然性》。確定題目後,由於整個思路早已考慮成熟,於是不參考任何黨史資料,一氣呵成。以後,這也成為撰寫文章、論文、著作的一個特點。即:首先把有關歷史資料“一網打盡”,全部讀完,在閱讀的過程中認真思考,待思考成熟後,動筆寫作,一氣呵成。然後,再逐段、逐句、逐字認真推敲、反覆琢磨、反覆修改。最後,核對史料,核對引文,加上註釋,正式定稿。
這篇畢業論文,交給了指導教師……河南大學歷史系主任黃元起教授。黃元起教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大學設立中國現代史學科的開拓者。他仔細審讀了我的畢業論文後,專門把我找去,聽我談了撰寫這篇論文的情況和對所研究的問題的思考。畢業留校後,我才偶然得知,黃元起教授對這篇畢業論文進行了很好的評價:確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觀點鮮明,論證嚴密,寫得很好。他不僅給予“優秀”成績,而且在歷史系教師開會時進行了推薦。
畢業論文完成後不久,畢業分配就開始了。在畢業分配動員會上,我在發言中表示:黨和人民培養了我,我願意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願意到基層去,願意到邊疆去,一切聽從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