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欲定而恭,坐欲端而正,聲欲低而和。”有專家形象地說,男人走路貴在穩健迅速,頭要端正,兩眼平視向前,挺胸收腹,兩肩不要擺動,步伐穩健有力;女人走路,頭要端正,目光宜溫和平靜,兩手擺動幅度不宜太大,步伐以飄逸、輕盈、婀娜為宜。說話走路看來是小事,但成大事者都是從這些不起眼的小事上嚴格要求自己的。
“千里長堤毀於蟻穴,”不防於小,終會招致大災禍。“巴林”倒塌,給世界一個警示。巴林銀行於1763年創立於倫敦,曾是世界上第一家商業銀行,因為經營靈活變通,富於創新,獲得了巨大成功。1803年,剛剛誕生的美國從法國手中購買南部的路易斯安納州時,所有資金均出自巴林銀行。20世紀初,巴林銀行還獲得了一個特殊使用者英國皇室。由於巴林銀行的貢獻卓越,巴林家庭先後獲得了5個世襲爵位,顯示了巴林銀行的顯赫地位。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讓人仰視的金融大廈,卻在1995年轟然倒塌,震驚世界。為什麼這個歷史悠久而業績斐然的金融巨頭能一下就倒閉了呢?事後經調查發現,導致倒閉的直接原因是其新加坡公司經理裡森私自投資,損失了14億美元,而深層次的原因則是:一是銀行的高層對財務報告不重視,對報表中的不正常現象無人理會;二是缺乏職責劃分機制,裡森除當經理外,還身兼交易員和結算員,犯了商業銀行大忌;三是高層對分公司的業務不瞭解,事發三年,居然無人看出裡森的問題。
裡森在事露之後感慨地說:“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並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麼做。我不知道他們的疏忽與罪犯的疏忽之間界限何在,也不知道他們是否對我負有什麼責任。但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銀行,我是不會有機會開始這項犯罪的。”從裡森的這段話裡,我們至少可以聽到這樣的話外音:一是巴林集團領導人的指導思想出了問題;二是集團管理層的不作為;三是集團領導人用人失察;四是責任不落實。如果說裡森對巴林銀行的倒塌負有直接責任的話,那麼巴林銀行集團的領導人應該負有不作為的責任。不管不作為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懂業務,還是忽視業務,是思想麻痺,還是盲目自信;管理粗放,還是疏於防範,銀行的倒塌是不容人後悔的,但作為教訓,我們都應記取,那就是必須要作為。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意思是治理國家,要象烹調小魚那樣精細。成功的人都有甘作凡人小事的心態,從微小之處做起。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總是有無數的小事等著去做,而誰能把那些小事做精做好,誰就會脫穎而出。一個公司裡有兩個秘書,都曾為領導買過車票,但買票後的效果卻不一樣,一個秘書把票買回來後,散亂地交給領導,而另一個秘書則把車票裝在信封裡,在信封上寫明車次、車廂、位置、開車和到站時間等,試想,如果你是那位領導,你會喜歡哪位秘書?如有提拔重用的機會,你會首先使用誰?結果不言自明。我們許多人的失敗不是失敗在大是大非面前,而是在小事上。
幹好每一件簡單的事就不簡單;幹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不平凡。比如說一個物業企業,每天所面對的都是大量的平平凡凡、簡簡單單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又都關係著千家萬戶,關係著發展的大局,關係著社會的穩定。維修、供暖、清掃、垃圾拉運,哪一樣都算不上大事,但如果幹不好這些小事,就會影響居民生活質量,也影響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如果他們甘於平凡,立足小事,在服務上追求感動服務、超值服務、卓越服務,為此,在文化上找出路,在創新上求發展,追求著“溫暖進千家,真情入萬戶”,“有樓的地方就有風景,有人的地方就有溫情”,推行“陽光管理”、“陽光服務”,使服務有品位,有文化,有真情,有光彩,用這一點一滴的服務小事,構建著和諧與美麗,那麼他們的工作就有著非凡的意義和作用,無疑也是高尚的事業。一個電話、一聲問候、一個笑臉、一塊抹布、一個鞋套、一片樹葉都是企業形象,都是真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那是由一分一秒所構成的一個時間組合。然而,人們對這生命中的分分秒秒都有著不同的態度和方法。成功的人善於利用零碎的時間,失敗的人常把時間打碎。每個人都擁有大量的時間,但有的人知道珍惜分分秒秒,惜時如金,從點點滴滴中積累了成功;而另有一些人,任意虛度和揮霍時間,讓寶貴的時間資源付之流水,一生都處於平庸之中。事實證明,節約了時間就等於創造了時間,贏得了時間就贏得了主動,贏得了成功。如果每天擠出1分鐘,一年可擠出6小時。每天擠出10分鐘,每年就增加5天時間。不要小瞧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