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心鬆懈,將士已無鬥志,準備東撤,王翦見時機已到,揮軍攻殺,消滅了楚軍,公元前209年,秦滅了楚。
——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是乘人之危劫擄別人財物或因某種企圖把別人搞垮。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當敵人遇到麻煩或危難的時候,乘此機會出兵攻擊,制服對手;在*中表現為當對手內部有亂或處於險境時,趁機打擊他;在商業競爭中,趁對手處於困難和危險境地時,削弱對方實力,搶佔市場,使自己獲取更大利益。公元前473年,吳國遭災,幾乎顆粒無收,民怨沸騰,此時吳王夫差又北上會盟,越王勾踐認為時機已到,便舉兵伐吳,吳國內部空虛,無力還擊,很快被越國打敗。越王勾踐這次取勝,就是“趁火打劫”。
——聲東擊西
聲東擊西是以假象造成敵人的錯覺,其聲勢給人的感覺是“擊東”,實際上卻是“擊西”。此計妙就妙在引誘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使之疏於防範,便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就是為消除阻力,減少本身損失,設法分散對方力量,或鬆懈其意志,乘虛而入,達到目的。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我軍慣用此計,也經常得手,成為游擊戰法之一。
——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的關鍵是在於真假要有變化,虛實必須結合。先假後真,先虛後實,無中必須生有。唐朝安史之亂時,許多地方官吏紛紛投靠安祿山、史思明。唐將張巡忠於唐室,不肯投敵,他率二三千人馬堅守雍丘城。安祿山派降將令狐潮率四萬人馬圍攻。敵眾我寡,城中箭支越來越少。張巡想起諸葛亮草船借箭,急命軍中搜集稻草,紮成千餘個草人,披上黑衣,夜晚用繩子往城下吊,夜幕中,令狐潮以為張巡要乘夜出兵偷襲,急命部隊萬箭齊發,張巡輕而易舉地獲得敵箭十萬餘支,令狐潮發現中計後,後悔不已。第二夜,張巡又吊草人,敵兵哈哈大笑,不以為然。見敵人已被麻痺,張巡馬上命令五百勇士從城牆吊下,迅速潛入敵營,打得令狐潮措手不及,營中大亂,張巡乘此機會率部衝出城來,殺得令狐潮大敗而逃。張巡巧用“無中生有”之計保住了雍丘城。
——暗渡陳倉
暗渡陳倉是根據歷史故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而來。在雙方對峙的時候,故意另樹假目標,明示以企圖,吸引對方注意,暗地裡卻積極進行另一個進攻計劃,意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此計是漢大將軍韓信所創,秦朝末年,劉邦被項羽逼入關中,為麻痺項羽,劉邦退走時,將漢中通往關中的棧道全部燒燬,表示不再返回關中。公元前206年,已強大起來的劉邦派韓信率軍東征。出征前,韓信派人去修復已被燒燬的棧道,擺出要從原路殺回的架勢。關中守軍聞風,密切注意修復棧道的情況,並將大軍向棧道方向集中,眼看敵上當後,韓信立即派大軍繞道陳倉,對敵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打敗章邯,平定三秦,為劉邦統一中原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隔岸觀火
隔岸觀火是在敵方內部分裂、矛盾激化、相互傾軋、勢不兩立的時候,以“坐山觀虎鬥”、“坐橋看流水”的態度,等待敵人互相殘殺、力量削弱、自行瓦解後,坐收漁人之利,不戰而屈人之兵。還一種解釋是,對岸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而一河相隔,另一邊卻看破紅塵,心冷如水。
——金蟬脫殼
金蟬脫殼並不是一走了之,它是分身的法術。就是在對敵作戰時,為了抽開精銳的主力去執行別的任務,又不使敵人發現,友軍不生疑心,故意使原來的陣地照常,但已是人去樓空。金蟬脫殼的意思是:寒蟬在蛻變時,本體脫離皮殼而走,只留下蟬殼還掛在枝頭。此計用於軍事,是指透過偽裝擺脫敵人,撤退或轉移,以實現我方的戰略目標的謀略。三國時期,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終於在第六次北伐時,在五丈原病死軍中。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兵中遭受損失,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時所授退兵之計,秘不發喪,雕了個木人諸葛亮,羽扇綸巾、穩坐車中,軍姿整齊,旗鼓大張,司馬懿懷疑諸葛亮又耍什麼花樣,不敢輕舉妄動,於是命令部隊後撤,觀察蜀軍動向,蜀軍則趁此機會,安全撤回漢中,等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死,再進兵追擊,為時已晚。
——笑裡藏刀
笑裡藏刀原意是指那種口蜜腹劍、兩面三刀的做法。表面上展示誠信,以取信對手,讓他不生疑心,疏於防範,暗中卻策劃一步步圖謀之。在軍事上,是運用政治外交上的偽裝手段,欺騙麻痺對方,來掩蓋己方的軍事行動,這是一種表裡友善而暗藏殺機的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