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而不靠收集資訊來做決定,實在很愚蠢。決定人的世界觀的關鍵是他的經驗,而非他的膚色。除非我們的社會真正不再在乎膚色了,否則,種族背景絕對會對我們的經歷造成衝擊。但就算這樣,一個比佛利山(Beverly Hills) 非裔美籍的名醫之子的想法,通常還是會比較接近他的白人鄰居,而不是他在貧民窟里長大的非裔美籍同胞。
這情況當然也是會有例外,但通常產生這些「例外」的部分原因,一定是基於經歷類似,而非膚色類似。例如:我遇過的幾百名年輕非裔美籍男子中,幾乎只有一名對警方沒有敵意!造成他們這種態度的原因,都可以回溯到他們自己或親朋好友被警官輕慢或恐嚇的接觸經驗。如果我們假想中的「比佛利山非裔美籍名醫之子」,被警方攔在路邊臨檢的理由只是因為他是「黑」人,而且還開著一部寶馬(BMW),那麼出人意料的是,他也很有可能就此對警方懷抱敵意。不過,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為什麼他會有那樣的感受;事件的起因雖然是因為他的膚色,但他日後對警方的態度正是由這次的意外而造成的,所以,「因」是這次事件,而非他的膚色;也因此,在我協助選擇警方暴行案的陪審團員時,重要的關鍵不在於候選人是白人或非裔美籍人士,而在於他到底和警方之間有沒有過不愉快的經驗?不管種族背景如何,任何人只要被警察惡意騷擾過就比較會對警方持負面的看法。
要判斷某人的族裔、性別和年齡總是很容易的,但請不要單靠這些就遽下結論。相反的,當你在對某人的性格抽絲剝繭時,請同時也留只慧眼找尋以下這些問題的答案:「他有沒有同情心?」「他的成長背景為何?」「他覺得人生公平嗎?」不論是討論外貌、肢體語言、環境、音色或行動,這本書都會從頭到尾不斷地強調這些最根本的問題,而它們的答案,也會為讀人者,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 同情心
就算只和對方倉促見過一面,大部分的人還是會在道別後在心裡品頭論足道:「他看起來像個好人。」或「真是個笨蛋!」或介於兩者間的評語。我們的初步印象,可能是根據對方臉龐散發的慈光、眼中的溫暖、微笑的唇形、或開放友善的字眼,甚至於真誠的握手。科學家們曾發展出一套「硬度量表」(hardness scale)來給礦物分類,我則自有一套用來為人歸檔的「硬度量表」:一端是冷漠、沒感情(unemotional)、心不在焉的人;另一端則是充滿溫暖與憐憫的靈魂。在我評斷某人時,我首先會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把對方放進這個量表中。而對方在量表上的位置,通常也會比其它事項更能說明此人的觀念和做法。
還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相信一個人的同情心程度,是預測他言行的最佳指標。當我請教律師團他們會選什麼樣的陪審團員時,他們的回答也都是:「好人──能瞭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且又對我客戶不至於太嚴苛的人。」偶爾他們也會回答說:「我們要的是真正嚴厲挑剔的人,不相信對方證人,而且絕對會讓對方為他的錯誤付出代價!」
越接近我的「硬度量表」同情心那端的人,越可能大方、公正、真摯、親愛、彬彬有禮、家庭型、會原諒人而又明白人性的弱點。他們會有一定的寬容度,而且也比缺乏同情心的人更想弄清楚真相、有耐性。他們在做決定時,可能會比沒有同情心的人更需要掙扎,但那也是因為他們不想冤枉好人的原故。正因為他們不想傷害任何人,所以他們會堅持誠信,他們相信「惡有惡報」(what goes around; es around)。
第二章 學會見樹也見林(10)
至於被歸類在不關心人那一頭的人,通常較嚴厲、沒彈性、無情、記恨、粗暴、重罰以及自我。他們通常也比較善分析,比較傾向快速檢視資料快速做決定。同理可推,他們也比較愛批評、急躁衝動,常等不及所有資料到齊就斷然行動,他們的座右銘常是:「我能有什麼好處?」
如果我把某人歸類為很有同情心或冷默粗暴,那表示我對他們已有了解,也知道他們可能怎麼做,因為這比年齡、教育背景、工作、外貌和性別等資料加起來能告訴我的還要多。正因如此,所以請特別注意下列章節中,對特質的描述,它們每個都能反射出此人到底有沒有同情心。每當你把這些專案的所得加進正在拼的大圖時,你就又朝著識人的最高境界邁進了一大步!
社經背景
銜著銀湯匙(silver spoon)出生的人看待人生的方式,絕對不同於長於窮困的人,雖然他們之間也可能會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