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一章 軍器監

重視軍事裝備的製造,灌鋼法和複合鋼鐵鍛造技術直接繼承於魏晉南北朝,生產速度也有了質的飛躍,只是受限於鋼鐵產量。因此李源十分慶幸生在了五代十國,又生在了南唐,南方地區相比北方戰事少了許多,南唐、楚國、蜀國各地的鋼鐵冶煉中心已逐漸成規模,原料自是不缺。

如今南唐的大部分軍隊,所用盔甲仍然沿用以明光鎧為代表的唐十三鎧,雖然防禦力在諸國中算是上乘,但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防得了刀劍搏殺,卻防不了強弓硬弩。而將來李源的敵人,例如周國遼國等,身強體壯的北人最為擅長的,除了馬上作戰,便是強大的弓弩。

於是李源在選定盔甲式樣時,曾經想到了宋朝壓箱底的裝備——步人甲。步人甲可謂是史上最重的鎧甲,同樣是由鐵質甲葉用皮條或甲釘連綴而成的札甲,但其甲葉數量竟多達1825枚,防護範圍包括全身,重量幾乎在六七十斤左右!

如此厚重的鎧甲,對人體素質的要求也極高,自然鑄就了宋朝強大的重甲步兵軍團。由於宋朝先失幽雲,再丟河套,優質產馬區統統扔給了敵國。宋軍野戰時,就只能依靠重甲步兵結成軍陣,再以破甲利器——神臂弓去對決敵軍的騎兵突擊,這便是宋朝“以步制騎”的國策。

這樣的軍陣在宋朝前期算是騎兵的剋星,例如遼軍的鐵騎馳突,就很難打破這種軍陣。但由於步人甲負擔太過笨重,它的性質便決定了只能用於防禦,其作用註定是要承受敵軍攻擊。

於是機動性極差的致命後果便是,只要敵騎一退,宋軍很難追擊敵軍,更談不上全殲敵軍。所以終宋一朝,多次戰役的結果,都是敵軍敗而未亡,最後捲土重來,喪權失地。

故而盔甲的選定,除了防禦力以外,還需考慮其機動性。於是李源這幾日在腦海裡,從讀過的書籍中仔細回憶,最後在宋人沈括《夢溪筆談》這部奇書中尋到了答案,採用党項人也就是西夏所用的冷鍛甲。

《夢溪筆談》中就曾詳細研究過冷鍛甲,這種鎧甲呈青黑色,很薄且輕,只有傳統鎧甲三分之一的厚度,但堅硬異常,竟連良弩都難以射穿甲片,這便要歸功於党項人獨特的智慧。

他們地處偏僻,用料稀缺,於是乾脆放棄了傳統的鑄甲方式,轉而創造性地將千年前古人冷錘銅器之法,改為冷鍛鋼鐵,最後驚喜地發現,製造出的冷鍛甲輕便靈活之餘,卻又有極佳的保護效果。這種工藝遠遠領先於同時代的遼宋,這也是西夏為何只憑藉一隅之地卻能頑抗百年的原因之一。

據說《夢溪筆談》問世後,宋朝便有人即刻向朝廷建議用冷鍛制甲,結果諷刺的是,由於軍器監官員太過腐敗,竟嫌棄冷鍛甲用料輕量,從中可牟利太少,直接否決了

果不其然,胡貴在第一頁所繪的冷鍛甲上,便停留了不少時間,因為這個時代根本沒有冷鍛鐵甲的概念,要製造出圖上標識的輕便重量,還要兼護防禦力,縱使胡貴技藝再是嫻熟,觀之也是疑惑不解。

“大帥,據您圖上所繪,何謂‘冷鍛甲’?這個下官倒是未曾聽說過,只怕難以——”

李源淡淡一笑,接著低聲說道:“胡監丞,冷鍛一法自是不難,本帥說與你聽,你且先好生記著。凡鍛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鍛之,比元厚三分減二乃成。其末留箸頭許不鍛,隱然如”

片刻,李源已將《夢溪筆談》記載的一大段冷鍛之法統統唸了出來,再觀胡貴,仔細抄錄完又認真地看了一遍,頓時瞠目結舌,隨即激動地雙眼放光,直呼道:“大帥真乃天人也!縱下官細研多年,也從未見過此等神奇之物!到底從何而來?就憑這冷鍛之法,此甲必成!我武平軍必定戰無不勝啊!”

“這是一位高人指點而來”李源不好過多解釋,只能苦笑著說道。

接著李源又嚴肅說道:“胡監丞,此後我軍便依照冷鍛法制甲。本帥信任你,故而將此法交託。此為機密,可教授與本坊匠人,但萬萬不可洩露!違令者斬!”

胡貴連忙拱手道:“下官謹遵大帥之命!”

“還有,以後戰馬所用具裝,也統統使用冷鍛法。”

“下官明白!”胡貴唰唰地翻到後面幾張圖紙,又面露難色地問道:“只是大帥,您其後所繪的神臂弓、斬馬劍以及馬軍長槊,雖然威力驚人,但下官細細盤算了一番,恐怕造價用料太過昂貴了些!下官提議,譬如長槊,不妨用長槍來替代”

“不可!”李源果斷地搖了搖頭,槍和槊雖然看似相同,但威力可是相差甚遠!槍固然馬戰可用,但大部分用於步兵結陣。而馬戰時,槊才是最優解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