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八章 矛盾

人到底用意是什麼。

不得不說,李源的嗅覺是靈敏的,從兩名官員透露的訊息中也確實判斷出了一些風向。但李源卻並不知道朝廷中的局勢遠比他所想的那般撲朔迷離。這一次朝廷給鎮南軍兵馬換裝也確實是即將督促鎮南軍展開軍事行動,但這其中的臺前幕後的具體情形,李源自然是一概不知。

實際的情形是,南唐朝廷之中的局勢自從徐鉉、魏岑、李徵古等人上位後便產生了化學反應般的效果。隨著馮延巳流放、陳覺病休,在很短的時間內,朝政便正式由以徐魏李三人為核心的鄭王一黨接掌,而皇帝李璟不知是否裝聾作啞,竟然對他們肆意任免官員、結黨營私的行為默許了下來。

例如沈肇,這位徐鉉的好門生,為官以來無甚政績,卻得以升任吏部尚書進入核心決策層,明顯是有所偏私的。

對於心計深幽的皇帝李璟而言,雖然對於哪位臣子上位,實際上他並不在乎,只要江山穩固、政令順暢下達,爭權奪利那是底下人的活計,他要的只是南唐國祚順利延綿下去,但如今朝局鄭王一黨的獨大,顯然不是他所放心與希冀的平衡態勢。

更何況李璟心裡清楚,新上位的徐鉉等人,似乎與九華山中的衛國公宋齊丘關係曖昧,這便觸及到了他的底線,要知道烈祖李昪臨終時的告誡之一,便是讓嗣君警惕宋齊丘朋黨,所以從他繼位登基後,儘管沒有辦法將在南唐朝廷立足多年不倒的樹大根深的宋齊丘擊垮,卻也要將他牢牢摁在深山老林之中。

作為皇帝而言,李璟深知,無論宋齊丘的風頭有多麼強勁,他到底只是一介臣子,往往只需要抓住對方的一個弱點,便可一擊斃命。

於是李璟索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大多數時間在澄心堂中靜思,只是暗中命令祖重恩盯著朝中的一舉一動。

不久後,李璟終於找到了契機,因為他發現,自己退避三舍之後,反而促成了鄭王一黨的內部交鋒,而新任樞密副使李徵古,似乎便是突破口。

說到李徵古,這位極其渴望權力的兵部尚書初入樞密院時,很快現出了原形,對於各種權柄之事應抓盡抓,不應插手的事情亦是趾高氣揚地強硬參與其中。

樞密使魏岑當然採取的是聽之任之的態度,旁人不知道九華山下發生的事情,他可是心知肚明,如今大家都是一條船上的人,都是倚仗衛國公的朋黨,犯不著互相爭鬥。

但隨著近日以來,李徵古似乎愈發受到皇帝李璟的看重,李璟難得開口的幾次,皆是稱讚李徵古的言語,魏岑倒是沒有感覺,而左相徐鉉心中卻產生了異樣的感覺。

徐鉉是不折不扣的文人,文臣侍奉皇帝,就像是貴婦人身邊豢養的一群面首,就算他們都知道自己是一類貨色,但還是會相互爭寵。新來的人居然還越過自己的風頭,老人豈會甘心?

一個月來,李徵古愈發囂張,竟然開始干涉中書門下的政務,而他與徐鉉的政見不同,引發了數次爭執,很快私人矛盾便擴大為中書門下與樞密院的正式矛盾。

徐鉉本就是個表面謙恭私下記仇的人,很快便找到樞密使魏岑訴說,言語極為誠懇,道是傾向於入朝已久的魏岑,為何魏岑對於李徵古的坐大視之不理云云。關鍵時候,近日一言不發的魏岑竟然表現出同仇敵愾的態度,這令徐鉉欣喜若狂。

此後在這些爭執中,李徵古始終寸步不讓,徐鉉與魏岑亦沆瀣一氣,本應團結一致的鄭王一黨似乎出現了裂縫,開始分化為兩派。

當李源在溪州烏山腳下與彭清盈過著兩日平靜時光的時候,京城中的徐鉉和魏岑已經達成了一致對付李徵古的協議。老謀深算的魏岑很快便提出了方案,那便是如何讓李徵古遠離京城。

魏岑的建議是,李徵古如今的身份是樞密副使兼任兵部尚書,要想讓李徵古名正言順遠離皇帝的視線,最為簡單有效的辦法便是,讓李徵古帶著兵馬去打仗。這樣,李徵古便不得不離京去指揮戰鬥了。

讓李徵古領兵打仗不難,因為眼前就有個現成的理由,那便是先前北伐大敗的事情,北伐慘敗對於皇帝李璟乃至整個南唐而言,都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巨大傷疤,也是李璟近半年來渾渾噩噩、夜不能寐的緣由。於是左相與樞密使同時進攻,遞交了要求出兵北國痛擊報復的奏摺。

徐鉉不懂軍事,直覺上卻認為這是絕佳的妙計,壓根兒不知兇險還在後頭,也壓根兒不知魏岑與李徵古私下不知密談了多少回

左相樞密使代表中書門下與樞密院同時對一件事上奏,態度堅決地要求出兵,這在李璟登基以來還是頭一回。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