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顯貴。曹丕死時,設計了曹真、陳群、司馬懿“三駕馬車”的身後權力格局。三人共同受遺詔輔政,其中曹真遷大將軍,為首輔。曹睿在位時,曹真因為主持對蜀作戰,再升遷為大司馬,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的待遇,達到了臣子能夠達到的最高權位。曹真這個人,能力其實一般,除了苗正根紅這個優勢外,終生小心謹慎,恪守臣子之道,對曹氏祖孫三代忠心耿耿。曹魏重用曹真,就是看重了這兩大優點。他的優勢可以和陳群、司馬懿等幹臣的能力相結合,拱衛皇室。
曹真病逝時,魏明帝曹睿下詔表彰他“蹈履忠節,佐命二祖,內不恃親戚之寵,外不驕白屋之士,可謂能持盈守位,勞謙其德者也”。曹真死後,長子曹爽繼承了父親的爵位,另外五個兒子羲、訓、則、彥、皚皆封為列侯。曹真家枝繁葉茂,儼然是皇權的重要支撐力量。
曹真顯然也希望兒子曹爽能夠繼承自己的性格和優勢,在輔佐皇室的同時儲存家族的榮華富貴。誰想到,曹真的奮鬥和功績在使自己的後代飛黃騰達、平步青雲的同時,也使家族走向了滅族的危險邊緣。
二
曹爽的權力之路走得太順利了。
曹爽字昭伯,年少時以“宗室”、“謹重”這兩個特點為人所知,可以看成是父親曹真的翻版。魏明帝曹睿還是太子的時候,和同輩、同齡的曹爽走得很近,兩人關係親密。曹睿即位後當然要依靠曹爽這樣的同族兄弟和發小了。曹爽於是開始入仕,歷任散騎侍郎、城門校尉、散騎常侍、武衛將軍,寵待有加。這樣平坦的履歷雖然讓曹爽積累了一定的行政經驗,但顯然不能參透政治的實質,領悟政治的技巧。
曹睿病重選擇權力委託人時,在叔父燕王曹宇和發小曹爽之間選擇了曹爽作為皇族的代表。為什麼選擇曹爽呢?除了上面陳述的原因外,還有歷史的慣性在發揮著作用。曹睿的父親曹丕就設計了由曹真為代表的皇族和功臣集團共治的後事,曹睿決定繼承這樣的安排。事實上當時的權力構造也沒有發生大的改變。慣性使然,曹爽也就機緣巧合,在曹睿的病榻前被突擊提拔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成為父親之後的又一個首輔大臣。明帝死後,曹爽年幼的侄子齊王曹芳即位,晉升曹爽為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萬二千戶,並賜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待遇。
輔臣爭權(2)
當曹爽受命輔政的時候,他對曹睿的感情是真摯的,既悲傷童年夥伴的去世,又感激皇帝的重託,感覺重任在肩。在曹爽悲傷哭泣的時候,太尉司馬懿也匆忙從外地趕來,受曹睿遺詔輔佐少主,成為第二輔政大臣。在葬禮上,司馬懿沒有太多的眼淚。他經歷過太多的政治場面,對死亡和榮譽已經熟視無睹了。曹芳將是他侍奉的第五位主子。他用鷹一般的眼睛掃視著朝野的一切。當年,梟雄曹操就是被這個可怕的眼神所震撼,覺得司馬懿這個年輕人心術不正,棄而不用的。
曹爽和司馬懿相比,實在是太嫩了。儘管曹爽一夜之間身居首席輔政大臣的高位,但他心裡清楚,無論資歷、功勞、能力還是在朝臣中的威望和根基,自己都不能與同朝輔政的司馬懿相提並論。當年,司馬懿和父親曹真一起領兵作戰的時候,曹爽還在和曹睿一起玩捉迷藏。曹爽因為司馬懿年德並高,用對待父親的禮節禮遇司馬懿。雖然自己爵位在司馬懿之上,曹爽凡事都不敢專斷,都和司馬懿細心商量。司馬懿對曹爽這個晚輩也比較滿意,表現得非常客氣。
然而曹爽畢竟是在蜜罐里長大的貴族公子哥。這樣的人即便能力太高,也不會學會珍惜,不會真正的謙虛謹慎,不會理解穩重、心機對政治的重要意義。同時長期的優越生活條件養成了他們追求安逸享樂的習慣。沒過多長時間,曹爽貴族公子的性情就顯露出來了。他不像剛主政時那般勤勉政事了。他的身邊也逐漸聚集了何晏、丁謐等貴族子弟。這些人共同推戴曹爽。他們雖然能力不濟,但從小就在爭權奪勢的大環境中耳濡目染,勸說曹爽不要將權力與他人分享,要獨斷專行。其中何晏就多次勸說曹爽:“司馬懿有政治野心,而且很得民心,我們怎麼可以對這樣的人推誠委權呢?”說一兩次,曹爽沒有反應,說的人多了,說的次數多了,曹爽心裡的小九九就活動了。他也想專權,也有皇族的尊貴心。最終,曹爽決定首先對司馬懿發動進攻。
曹爽讓二弟曹羲替自己上表,請皇帝轉任司馬懿為太傅。太傅雖然地位崇高,但並不直接指揮部隊,也沒有直接負責的領域,完全是虛職一個。曹爽這一招叫做“明升暗降”。曹羲的上表對司馬懿極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