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在一部關於東北的電視劇裡,看過一段放木排的劇情,他們用木頭搭建一個框架,在這個木框架上綁上木頭,形成木排,木排上甚至有間房子可以用來避雨和做飯,木排順流而下,等到了目的地卸下了木料之後,再用縴夫的形式把這個木框拉回上游。”
“別的地方是不是採用這種放排的方式我不知道,但是在鴨綠江上放木排是沒有這個木架子的。利用放排的形式運送木料,本就是圖的一個輕巧,怎麼會有人費那麼大的勁,再把這個木框子拉回上游,不過在鴨綠江放排有一樣東西卻是必須要帶回來的,那就是幌子,也叫幡。”
“這個幌子就是木把頭的旗幟,他的樣子有些像神話中的招魂幡,其實就是一個木架子上掛著一面旗,這面旗子上繡著不同的東西,代表不同的木把頭,所以別人一看這幌子上的圖案便知道這是哪個把頭又在帶隊幹活兒了。”
“同時這個幌子有另外一個用處,便是可以儲存人的靈魂,真的可以當做招魂幡用。當然這些都是傳說罷了,那個年代很不太平,再加上工具的不先進,很多時候放排的人都會死在半路上,要麼是在排上生病無藥可醫病死的,要麼是死於路邊的土匪搶劫,還有的就是遇到洪水,一個浪頭之後木排上的人便都不見了。。”
“鴨綠江最窄的地方只有不到100米寬,在岸上,土匪的子彈可以直接打到排上的人,同時,土匪也會在鉤爪上綁上繩子,然後把鉤爪拋到木排上,勾住木頭之後,再用馬拉把木排拉到岸邊,這樣的話,搶了木頭可以讓貨主拿錢來贖,同時也可以把這些工人綁票再向他們的家人要一筆贖金,所以那個時候放木排的人不光是出力,更是用命在掙錢,死在半路上的絕對不在少數。”
“而以前的人們很講究,凡是客死異鄉的人,就算帶不回屍體,也要把他的魂魄帶回家鄉安葬,在家鄉安葬之後這個人才能安息,排上的幌子便是這種作用,如果有人在死在了木排之上,他的魂魄就會暫存在幌子裡,等到木排到了目的地,把頭就會把他們的靈魂帶回家鄉。”
“木把頭接到活之後,在冬末春初的時候便招人,然後這些人就上山砍伐木頭,木頭砍完之後運到江邊紮成木排,等到雨季之後,水流比較高同時也比較平穩的時候,就可以向下遊放木排了。”
“我姥爺跟著的把頭,幡號叫做長白龍,是當時臨海市比較著名的一個木把頭,他的幌子上用白線繡了一條龍,手裡抓著一段木頭。那個時候放排的跟走鏢的差不多,除了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藉著人脈。”
“把頭要把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打點好了,土匪不來搶你的,官家不來找你抽水,這就是把頭的作用,不單要指揮人幹活,同時也要保證木頭能夠安全的到達目的地。能夠做到這兩點的把頭,在當時都是頂尖兒的把頭,他們的價碼也高,跟著這樣的把頭放排,也要安全得多。”
“所以通常來講,木把頭手下幹活的人幹同樣的活,跟著有名的把頭掙的錢反而少,因為他們的安全有保障,雖然少掙點也比把命丟了強。不過也同樣因為錢少,很多人不願意跟著有名的把頭幹。”
“那個年代不太平,放排的工錢與其他行業比算是比較高的了,許多人都是想冒著生命危險,一次掙把大錢,然後便洗手不幹了。所以通常來講,如果有足夠的利益,放排的工人也都可以豁出命去。”
第90章 江面女屍
“因為我的姥爺那個時候年輕,第一次幹放排的活,也沒有什麼經驗,於是就跟著長白龍幹活了。雖然工錢少了一點,但是最起碼也有人用它,同時也能夠長點經驗。這一年的7月中旬正趕上鴨綠江發了洪水,雖然比不上百年一遇的洪水,但是木排是肯定放不了了。”
“結果就在這個時候,貨主託人捎信來,這批木料,他現在急需,如果現在馬上放排,等到到了地方,他願意出三倍的價錢。那個時候貨主都不會跟著排的,訂完貨之後,貨主便會離開,等到要交貨的時候,貨主便會到接貨的地方等著。”
“貨主不當監工,原因有很多,一個是給把頭以信任的感覺,不監管別人幹活,另外一個是貨主大多是有錢的主,也吃不了林場子的苦,再有就是為了安全著想,要是有貨主敢帶著錢跟著一起放排,那他絕對到不了地方就會變成水鬼了。”
“所以如果貨主有什麼事情,便都是會託人捎信兒到林場子的把頭那裡。一聽說貨主要加價,三倍的價錢著實讓長白龍手下的這些工人們動心了,可是老把頭卻堅決不同意,憑他多年的經驗,平常的時候在這個季節放排都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