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令,李斯也在被驅逐的名單中。
眼看著自己的理想就要被無情地擊碎,李斯反而振作精神,上書秦王,李斯在奏章上說:“從前秦穆公用了百里奚、蹇叔,當了霸主;秦孝公用了商鞅,變法圖強;惠文王用了張儀,拆散了六國聯盟;昭襄王有了范雎,提高了朝廷的威望,這四位君主,都是依靠客卿建立了自己的千秋功業。現在到大王這裡,卻把外來的人才都攆走,大王此舉不是幫助敵國增加實力嗎?”嬴政被李斯的上書點醒,於是,他立即下令取消了驅逐客卿的命令,李斯也官復原職。此後,他的計謀多次被秦王採納,他本人也被提升到廷尉。
秦國君臣經過了二十餘年的不懈努力,最終吞併了六國,統一了天下,秦王嬴政登基稱始皇帝,李斯被任命為丞相。不久,秦始皇採納李斯的意見,下令拆毀了全國各地的城防、關塞,銷熔天下的兵器,表示天下統一了,這些東西都沒有用了;而秦朝廣大的疆土,朝廷既不用來分封宗室子弟為王,也不用來分封功臣將相為侯,以此來防止戰爭再起。
趙高的陰謀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始皇出遊到達會稽山,隨後,隊伍沿海北上,到達了琅邪山。丞相李斯,掌管天子符璽的中車府令趙高都在隨從的隊伍中。
秦始皇有二十多個兒子,長子扶蘇仁愛,因為屢次直言勸諫秦始皇珍惜民力,經常觸怒秦始皇。而且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大公子扶蘇表現得太過仁慈,沒有乃父之威。秦始皇認為扶蘇過於軟弱,怕其將來不足於承繼大統,便將他派往蒙恬軍中,名為監軍,實是讓其沾沾將軍的虎威,這與現今流行的到基層鍛鍊無異。小兒子胡亥最受秦始皇的喜愛,請求跟隨出巡,獲得了應允,而其餘的皇子都沒能隨從。
出巡隊伍到達沙丘以後,秦始皇突發急病,而且病得很重。於是,秦始皇便命令趙高代筆,寫信給公子扶蘇說:“你把兵權交給蒙恬,速速趕到咸陽參加朕的葬禮。”信封好以後,還沒有交給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秦始皇的死只有胡亥、趙高、李斯以及皇帝身邊幾個親近的宦官知道,其餘的人全然不知。李斯認為,天子駕崩在出巡的路上,而朝廷又沒有正式確立太子,害怕天子的死訊傳出去,會使得國家發生動盪,便決定封鎖訊息。他們把秦始皇的屍體安放在既通風又隱蔽的車中,而百官報告政事和進獻食物都與往常一樣。宦官們則假託秦始皇的詔令,在車中批准百官的奏事。
趙高扣留了秦始皇給扶蘇的書信和璽印。他對胡亥說:“天子去世,沒有詔令封諸位公子為王,而只是寫給長公子扶蘇一封信。扶蘇回到咸陽以後,就會被擁立為皇帝,而公子您卻連一寸的封地也沒有,這該怎麼辦呢?”胡亥回答說:“本來就應該如此嘛!我聽說,賢明的君王最瞭解他的臣子,賢明的父親最瞭解自己的兒子。父皇臨終的時候,沒有封賜他的兒子們,這有什麼好說的呢!我認命了!”趙高搖搖頭,說道:“公子這麼想就錯了!當今,天下的歸屬、形勢的走向只是取決於您、我和丞相三人罷了。對此,希望公子能夠慎重地考慮,做一個君王和做一個臣子,難道可以相提並論嗎?”胡亥說道:“廢棄兄長而擁立弟弟,這是天理不容的事;不遵從父親的遺詔,這是不孝順的;才能淺薄,強奪他人的君位,這是無能的表現。這三者會最終導致天下人的反叛,國家和我自身都會有危險。”趙高卻說:“商湯、周武王殺死了他們的君王,天下人認為他們做得對,不是不忠義。衛國國君殺死了他的父王,而國人卻稱頌他的功德,孔子還記載了此事,這不算是不孝。做大事的人不能拘泥於小節,施行大的功德是不必謙讓的。凡事只考慮細節而忽略了大體,日後必定有禍害,猶豫不決將來一定會後悔。如果公子能果斷勇敢地放手去做,連鬼神也會害怕您,事情也一定會成功的。”趙高的“苦口婆心”終於見了成效,胡亥開始動搖了,他深深地嘆了口氣,說道:“如今,父皇剛剛去世,還沒有發喪,我怎麼好意思拿這件事去要求丞相呢?”趙高卻說:“時機很關鍵啊,稍一遲緩,就讓人來不及謀算了。這就好比一個人揹著乾糧、騎著快馬趕路,唯恐耽誤了事情!公子不能再猶豫不決了!”
忠臣良將佐秦王(18)
丞相的私心
胡亥於是同意了趙高的主意,趙高對胡亥說:“如果不與丞相謀劃,恐怕我等的事情不會成功。臣願意為公子去說服丞相!”很快,趙高私下裡找到了李斯,悄悄地告訴他說:“天子臨終的時候,給公子扶蘇寫了一封信,叫他到咸陽來參加葬禮,冊立他為皇位繼承人。信尚未發出的時候,天子就去世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