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圍堵的辦法,想把洪水截住,但是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氾濫不息。鯀失敗了。於是,堯帝的繼承人舜帝就將他流放到了羽山。後來,舜又任命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洪水,讓他來承擔他父親未完成的事業。
禹為人聰敏機智,仁愛可親,說話誠實,能夠遵守道德禮儀,吃苦耐勞。他接受了舜帝的命令,與益、后稷一起去治理洪水。禹吸取了父親以前失敗的教訓,改用疏導的辦法,讓洪水流入大海。因為父親鯀治水無功,禹心裡一直懷著愧疚之情,於是他就不辭勞苦,盡心盡力地去治理洪水。在治水的十三年中,他有好幾次從家門前路過都沒有進去看一眼。這就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禹住在簡陋的房子裡,把自己所有的財產都用在了治理河川上。他開發了九州的土地,疏導了九條河道,修治了九個大湖,測量了九座大山。他還讓益給民眾分發可以種植在低窪潮溼的土地上的稻種,讓后稷賑濟缺乏糧食的民眾。禹治水時,一邊行進,一邊考察各地的山川地形及物產情況,並弄清了諸侯朝貢時的交通路線。同時,他還規定了各地應該向天子繳納貢賦的數量。經過如此艱苦的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