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等神秘莫測之人,江流波興趣缺缺:自己此時修為不到那個境界,自然和這種人生不出瓜葛,日後若有機緣,自有相見之時。
心中卻是在想聖人臨走那句話,前一句他已經故意忽略了,反正這講道和自己前世聽來的故事不同了,一元會就一元會吧,關鍵玄機還在後一句:“兩次聽道無所得者,則道不在我,可另尋機緣”。
這老頭說的還挺含蓄,但是意思很明確了:來聽兩次講道還是“無所得”的,你找的大道不在我這裡,自己去別處碰運氣吧。言下之意也就是下次別來了,當然人家也沒明說你就別來了,你愛來他也不會把你趕出去。
這個“無所得”才是大有玄機。是你聽出了自己成聖的機緣叫有所得呢,還是你聽懂了一句叫有所得?還是你一句沒聽懂,但是堅定了自己修行信念算是有所得?
兩次講道,有兩千年之久,雖然中間講道時這老頭說話說的很慢,有時候甚至是半年一年才得一句,但是也有幾千言了。
在這其中,以江流波的想法,不一定修為大進才算是“有所得”,可能你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你聽道覺得自己當日的堅持沒錯、堅定了自己修行的信念,這都算有所得。
真正一無所得的一是境界不夠,聽不懂沒辦法,差的太遠了以後等著有新聖人出世,你去投他們吧;另一種就是頑石腦袋了,這一種江流波估計在洪荒中只怕沒有,都跑到紫霄宮了你還腦子不開竅?誰信呢!
那麼如果照這樣說,應該是都“有所得”了?
既然如此,那這老頭兒還要這麼說又是何意?
這讓江流波想起了一個典故:當年東勝神洲天生石猴孫悟空去尋道菩提祖師處,關於這菩提祖師到底何人我們且不管他,但只說他要傳猴子法術時,猴子數問:可的長生麼?
當時菩提祖師故做惱怒,在猴子腦袋上拍了三拍,然後這猴子半夜三更前去尋他,他才傳了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雲這些猴子後來的真正神通。
這個在江流波當時看來,就是屬於道佛兩家的講究了。道家有“法不傳六耳”之說,西遊記中佛祖曾言“經不可輕傳”,雖然在江流波看來有點故弄玄虛,但是也未嘗不是考驗弟子門人的一種方法?
孫悟空出花果山尋道前就信心堅定,要去尋個長生的法子。他一路艱難險阻、磨難重重,卻一直不怨不悔,直到來到方寸靈山。
到了方寸山也只是開始,前幾年讓他隨著眾弟子“與眾師兄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每日如此。閒時即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
這一句話中,雖然未曾明言,但是其中艱辛,惟有猴子自知。他一個猴子,原本嘯傲山林,何等自在?來到一群人中間,跟著別人學“言語禮貌,講經論道,習字焚香”也就罷了,這其中且不說是否有師兄們因他是猴子而對他有所輕視,是否在日常中有冷嘲熱諷,但只是閒時還要“掃地鋤園,養花修樹,尋柴燃火,挑水運漿”等等,就讓人明白其中辛酸。
即使如此,在他偶然聽道有所得,得師傅問話時仍然痴心不改:可得長生麼?
千般法術,無窮大道,我只問一句,可得長生麼?
江流波每讀西遊記到此處,必定感慨不已。那現在,紫霄宮聽道的眾人與鴻鈞道祖之間,和當時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場景也是相仿,莫非道祖故意有此一言,以便找出這群聽道人中的“猴子”?
旁人不知,他自是知道,雖然如此紫霄宮兩次聽道和當年自己看的故事不同,但是道祖多半還是要收弟子合道的。
想通此處,江流波便站起身來,耳邊立刻傳來了一聲聲恭喜之聲。
“恭喜老牛,如今這修為大進,想必再見那北俱盧洲的烏龜不用再落荒而逃了……”這是毒舌紅雲。
“老牛能在紫霄宮中提升境界,果真是福源深厚,可喜可賀,回去可要慶賀一番才是。”這是鎮元大仙,聽道千年,他身上那飄飄欲仙的感覺更是強烈,讓人一眼觀去,就有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
“夔牛道友修為境界大進,日後也不需每日閉關,日後可是要到天庭常走動才是。”這是東皇太一,他的意思江流波自然明白,踏入準聖了,閉關閉死也成不了聖的,若要再想提升,那就靠機緣了。
江流波對這些個熟人一一回話見禮,他也明白,這些人有的進入準聖已經無數個年月,有的勢力龐大,大家這麼客氣,看重的還是他兩次在聖人宮中的突飛猛進。
大鵬自然不需像別人一樣這般前來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