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國內之前用得比較多的都是進口材料。價格極其昂貴,而且基本上都是供不應求。
實際上,這些材料的製造成本極低。只是國內的技術條件下,很難製造出醫學手術上用的人工材料。但是秦川使用的這些人工材料,是華鼎集團研製出來的。技術自然是來自於【天才名醫】系統。上一次系統升級,【醫療技術方法系統】裡面分出一個【醫療材料】的分支出來。
張志原的脊椎管受損,秦川必須將受損的脊椎管復位。並且將其固定起來。由於受損程度非常嚴重,用傳統的辦法植入固定肯定不行,秦川需要用特定的材料將這些骨骼粘合起來,並且具有一定的強度。
脊柱堪稱人體最精巧、最複雜的骨骼。它由26塊骨頭組成,骨與骨之間襯著椎間盤,牽連著無數韌帶、血管,形成一個剛柔並濟的系統。許多輕微的動作,都涉及整條脊柱;研究脊柱植入物,哪怕只是一小塊部件,都必須同時思考20多塊骨頭。人哪怕站定不動,脊椎也在做一系列輕微的屈伸,折算下來,脊椎每天會彎折幾千次。所以,植入的受力部件需要經受反覆的抗疲勞測試。
漢鼎集團利用秦川的從系統中獲取的技術,可以直接合成與患者骨骼材質基本吻合的骨骼,用以替換患者的破損嚴重的骨骼,而又不會對患者的其他組織造成傷害。
雖然這一次,張志原比之前的高廷元或者羅美芬受傷都要嚴重,但是秦川已經非當日的秦川,秦川擁有的技術條件也非當日能比。
在拿到張志原的X光片之後,秦川便已經為張志原定製了脊椎管。由漢鼎集團使用3D列印技術直接將張志原的脊椎管列印了出來,脊椎管的材料非常特殊,與張志原本身的骨骼非常契合。甚至將來可以與張志原本身的骨骼完美的粘合起來。根本無需擔心併發症。
不過張志原的手術最大的難度可能並不在植入脊椎管本身,而在於張志原之前在搶救現場便做個手術,體內多個器官受到嚴重傷害。
現在背後又開一刀,差不多把張志原來個對穿。除了這手術過程中困難重重,手術之後的護理工作也是高難度的。
秦川團隊全部進入到手術室中,一個個神情嚴肅。
這個手術在國內外都沒有先例。從來沒有哪個手術能夠將植入物完好與患者的組織融合起來的。但是這個手術要開這麼一個先河。
在急診科已經形成了將所有手術進行觀摩的習慣。任何手術過程,實習生或者是醫院醫生,都可以進入到觀摩室中進行觀摩。這樣可以互相學習,促進提高。也是對進行手術的大夫一個非常好的監督。
潘家明帶著整個團隊的大夫進入到觀摩室。
“大家注意了,今天這一臺手術,是我們急診科一次非常重要的手術。手術使用的技術在國內外都是極為先進的。使用的材料也是純國產的。在國際上應該是先進水平。秦大夫將會進行世界首例脊椎原位修復手術。手術的難度極高,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團隊的每一個大夫都能夠透過這一次的學習,能夠收穫一些寶貴的實踐經驗。”潘家明對這一臺手術極為推崇。
蘇志斌有些後悔,如果當初繼續在秦川手下學習,這一臺手術,他將站在手術室裡,而現在,他卻只能站在觀摩室裡。這幾個月的時間,他很難從潘家明身上學習到什麼。潘家明很少給他獨立操作的機會。有什麼好的機會,總是優先給團隊內正式的組員。
蘇志斌算是看出來了,潘家明似乎並沒有打算將自己與葉瑞榮收納為團隊的正式成員。
他坐在觀摩室裡,心情極為複雜。葉瑞蓉心中也是五味雜成。當初如果留在秦川的團隊裡,她肯定會被當做組員來進行培養。秦川的團隊似乎一直沒有滿員。如果當初不出來,努力學習的話,成為秦川團隊的正式組員肯定要比在潘家明團隊裡容易得多。
潘家明的團隊已經度過的磨合期,兩個實習生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用了。潘家明的團隊一過磨合期,碩士博士的專業素養立即體現了出來。
潘家明手下的博士碩士們自然都明白這一臺手術的意義。所以他們對這一臺手術極為期待。
“潘博士,你覺得漢鼎集團研製出來的材料真的能夠與患者原來的脊椎骨骼融合到一起麼?這裡面的技術難度不小啊。另外,就是這種人工材料耐久性,真的能夠充當脊椎骨骼麼?”何靖濤說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我也有相同的疑問。現在就看秦大夫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了。”潘家明說道。
手術室內,秦川已經開始了手術。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