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嗎?那太好了,正好這次我們繳獲了十幾副摺疊式簡易擔架。玄部長,謝謝,謝謝你們呀!”茹支隊長連聲道謝。
“不用謝啊,志願軍同志是為朝鮮人民負的傷,我們應該好好照顧他們。”
“老茹,晚上讓大家好好吃上一頓,恢復恢復體力。”龍副支隊長建議。
“好哇,應該應該呀!我們的戰士太辛苦了,又累又餓。老龍,吃完飯以後,安排個地方,給重傷員做手術,我把醫院的院長和外科醫生、骨科醫生都請來了。”茹支隊長笑著說。
“好的。”
“隊長,你們還是進去談吧。”劉強在旁邊提醒。
“好!好!好!進洞,進洞。”
4個人一起進入洞內。
要知游擊隊下一步將如何動作,請看下一章。
本文由鐵血讀書首發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十五章 活埋“烏龜”
有了大米白麵,有了罐頭和新鮮蔬菜,炊事班做起飯來都顯得格外麻利。這麼多天來,他們真正嚐到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滋味,讓大家老吃乾糧、喝雪水,炊事班的戰士們心裡也很難過,看見有的戰友得了夜盲症,他們和支隊領導一樣心急如焚。
一大盆一大盆的牛肉罐頭燉土豆、豬肉罐頭燉大白菜,熱乎乎地冒著氣端進了洞子,一大圈一大圈的戰士圍著香噴噴的美味佳餚高興的吃了起來。
看見戰士們象過年一樣興高采烈,幾位支隊領導都滿意的笑了,他們也急切的加入進來,和大家一樣高興的吃起來。
作為軍人,受累捱餓是常事,一會兒飽、一會兒飢、一會兒熱、一會兒涼,許多戰士得胃病就是這個原因。但作為領導來說,茹支隊長心裡很明白:我應該儘量讓大家吃好、吃飽!無論是戰時還是平時。
和鄧國昌一起吃飯的劉顯堂,注意到了游擊隊所有的長官都和戰士一塊兒吃飯,心中感觸良多。想起在國民黨軍隊裡,那些軍官不僅吃小灶,還想方設法剋扣兵餉,甚至打罵士兵。有的作惡太多的軍官在作戰過程中被士兵用黑槍打死,戰後上峰派人下來調查,根本無人承認,就是有人看見是誰打槍,也不會說的。
真是兩支軍隊兩重天啊。共產黨贏得大陸戰爭的勝利,這是不是一個重要原因呢?
吃完飯以後,龍副支隊長帶領一個排的戰士,在洞中騰出了一塊空地方,用彈藥箱、罐頭箱並在一起,上面鋪一些乾草,再鋪上雨布和軍用棉被,做成了幾個簡易的手術檯,另外一些戰士把幾個重傷員輕輕抬上了手術檯。
茹支隊長把俘虜過來的院長和其他5個醫生都請到手術檯前,透過崔科長翻譯,讓他們給傷員做手術。
剛做軍人時間不長的院長,敵對觀念並不是太強,長期的醫學道德教育使他明白“救死扶傷,人道主義”才是第一位的,這一觀念甚至浸透到了他的骨髓,要不是這樣,他也許成不了著名的醫學專家。
院長沉思了一會,朝另外5個醫生一擺手,用朝語說道:“做吧!”
6個醫生一人給一個重傷員做手術,戰士們早已把各種手術器械擺好,還特意找了6個人民軍戰士給他們當翻譯、打下手。
茹支隊長命令把所有的蠟燭都點上,並把幾盞擔架隊走夜路用的馬燈也點亮,儘可能的為手術提供足夠的光線。
手術進行了5個多小時,總共給18個重傷員做了手術,有取彈片的、有截肢的、有處理粉碎性骨折的、有治療大面積燒傷的還有大量輸血的,全部都作了妥善處理。
所有的輕傷員也由院長帶領5位醫生做了仔細檢查,該治療的治療,該換藥的換藥,該包紮的包紮。
就連龍副支隊長左臂上的小傷也重新進行了處理。
院長透過翻譯對龍副支隊長說:“你的傷不嚴重,再過幾天就好了,基本不影響你的日常生活了。”
摘下口罩、脫下白大褂,院長又對一直陪同在側的茹支隊長和崔科長說:“手術都非常成功,往後就看你們的了,傷員要注意休息,多增加營養,這樣傷口癒合的會快一些。”
“好的,好的,多謝院長先生。”茹支隊長真誠道謝。
“還有一點,”院長停頓了一下,好像是有些猶豫,然後又果斷地說,“我發現你們有些人得了輕度夜盲症,以後要注意讓他們多吃一些蔬菜,多攝入一些維生素,實在沒有蔬菜,就用朝鮮特有的松樹針葉熬水喝,效果一樣很好,幾天就可痊癒,不過,針葉水很苦很澀。”
“難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