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修仙之人可以入山清修、尋覓天材地寶,自太古洪荒以來便少有人足跡踏尋此處,只有那些神通逆天的人物才時常駕臨此處,留下了無數傳說。
大禹曾在此取首山之銅煉製大夏鎮國神器九州鼎,從古自今又有大神通練氣士在此修煉吐納,山體四周圍繞著極為厲害的古禁止層層環扣,如那誅仙陣、九幽天魔攝魂陣、先天陽火陣,此等兇險大陣多如牛毛,無數歲月以來少有修仙者入內,且山高入雲,終年霞光繚繞,瑞氣千條,卻也是一副難得的仙家福地。
白雲深處,首山之巔。
此時正值拂曉之際,東方天際一片霞光普照的瑞祥,山巔之上,生有一顆參天古樹,樹高萬丈,又有仙枝靈葉迎風招展,萬千霞光自葉蔓之間若隱若現,使得整座首山身處虛幻與真實之中,其中又蘊含的大道妙理,神奇無比。
晨風拂過碧翠如玉的仙葉,無數仙靈妙音響遍首山,只見山上匍匐著數不清的野獸、仙靈,其中不凡洪荒兇獸,如那窮其、畢方,但此時卻無半點的兇態,而且匍匐在地,雙眼微閉,自有一副寶相莊嚴之氣飄蕩四周,且有點點閃爍著七彩的霞光自四方天地聚來,這些點點霞光蘊含著龐大的、純淨至極的仙靈之氣,自它眉心處沒入體內,頓時整個身體閃動七彩,卻是正在修行著一門極為高深、又極為合體的法訣,若是有仙家在此見到此景,怕是驚嚇的合不攏嘴,這些兇獸修煉之法比之九州以朝霞之氣修煉大神通的丹霞派門中的鎮牌之寶丹霞普光訣卻是高深的海了去啦。
又有麒麟、天馬這等瑞祥神獸,其神通厲害之處,足以使天界諸多仙神見之元神震動、心魔狂生。而遠處方圓數十萬裡的湖泊中且有體高數千米、身體肥圓如太極的玄武浮在水面,沐浴在漫天霞光之中,但是卻傳來鼾聲如雷,響徹方圓數千裡,只見方圓數千裡內的水面隨其鼾聲跌宕起伏,其間又有無數魚靈裹在其中掙扎,卻是恨極了這頭活了不知多少數月的玄武,不過卻無生命之憂。
萬千靈獸此時正沐浴在這一片祥和的霞光包容中,聆聽仙靈妙音,而這已是它們每日的必修之課,對它等的修行有著莫大的好處,比之天界好了不知多少萬倍。
參天古樹枝葉茂密,其年月不知多久,與整座首山連為一體,而古樹之下,有一八角飛簷、琉璃玉瓦的小亭,亭子不高,但身在亭中卻可俯攬雲山霧海,一眼千里,以微小而見博大,端是不同凡響。
亭子四周綠蔭環繞,山風拂過,雲海盪漾,小亭隱約之間,成了那飄渺之中的神仙之地,又如那綠海汪洋之中的一片孤舟,獨傲然而不落凡塵,已於整座首山連為一體。
一輪紅日悄然升起,萬道金光自天而將,首山之巔頓時雲開霧散,顯露出了聳入高天雲海之中的山巔,薄薄霧氣頓時變成了少女的婉紗,晨風拂面,留下一絲淡淡的少女芳香,隨風飄蕩,讓人流連忘返。
紅日初升,天地正值陰陽交匯之時,東方天宇紫霞密佈,猶如一道紫色的彩練,當天揮灑舞動,雍容華貴,令人神往。
當是之時,卻見漫天紫霞自東而來,然後匯聚成了萬千道紫虹匹練,揮舞飄動之間,不知幾萬裡,而隱於雲山霧海之中,不被凡人所見。
紫霞匹練環空舞動,自東而來,朝著這首山圍聚,卻見千萬道紫虹由多聚少,進而愈發的凝鍊,不消片刻便成了五道通天貫地的紫色光柱。
天光晃動之間,便見五道紫色光柱之中數道人影閃爍其中,玉冠道袍,頭頂三花欲合一,胸納天地五氣欲歸元,正是三清之境中玉清大圓滿之境,漫天紫虹長龍環身流動,坐下仙靈神獸嘶聲長鳴,頓時響徹千山萬水。
五道紫虹聲勢雖宏大無比,但是各自之間又有不同之處,東南方兩道紫虹並列而來,聲勢最為驚人。其中一道紫虹之中劍氣繚繞,呈現出披靡之態,彩光環繞的劍氣匹練寶光足足縱橫數萬裡之長,而平常修仙之人御器飛行,護體寶光也不過是數丈至數百丈而已,兩者相比,簡直是駭人聽聞,之中卻又有萬劍歸一之勢;另一道御劍寶光若孔雀開屏般美麗、耀眼,凌厲的劍勢之中卻包含著一股上善若水的博大和包容,如那浩浩江河之水,蕩蕩漾漾數萬裡。而說起二人的身份,卻乃是九州蜀山和峨眉兩大正統門派大長老,前者名為金劍真人,後者名為七情真人,名動天下的有數高人,數萬年來都不曾在世人眼前露面,今日卻來了這被古禁止包裹嚴實的首山。
東北方那道紫虹卻不似東南方兩道紫虹那般殺伐凌厲之勢,卻見紫虹中星斗轉換,日沉月落,好一副周天星斗運轉圖,周天星斗自在其中,一股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