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50求親(一更)

,即便如此,不少人猜到皇帝心情不好,還是打算把事情先壓一壓再說,免得被皇帝遷怒。

內侍才客套地說完“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就有一個老學究模樣的老御史跳了出來,率先開口道:“皇上,南昊發生政變,新帝烏訶度羅已經登基,並昭告天下。”

“昊國出了如此大事,臣以為必須儘快查明前因後果,我大齊才能合理應對,為大齊謀取最大的利益。”

老御史這番話聽著也算是有理有據,殿堂上的不少朝臣們彼此交換著眼神,微微點頭。

這件事涉及兩國,尤其昊國與他們大齊雖然不是勢如水火,卻也是相互提防的,昊國君主換了人,勢必會影響以後昊國對大齊的策略。

更別說,哪怕很多人不願意在嘴上承認,心裡也是心知肚明的,昊強齊弱。

這時,又有一個二十七八歲、中等身材的年輕大臣也站了出來,慷慨激昂地介面道:“皇上,宸王殿下作為大齊使臣剛剛到過南昊,應該最清楚南昊之事,可他公私不分,從昊回齊,本應向皇上覆命,卻在王府閉門不出。”

“還請皇上下旨,命宸王殿下上朝,不然就治其一個抗旨不遵之罪。”

那年輕大臣說得慷慨激昂,意氣風發,自認話都說到了皇帝心坎上,卻沒注意到周圍眾人都用一種看傻子的眼神看著他。

這個許文廣是腦子壞了嗎?!

一些老臣露出幾分不以為然的表情,嘲諷地勾了勾唇角。

許文廣是皇帝登基後,開的恩科,由皇帝欽點的狀元郎。

說句實話,他也未必是當時殿試時最有才華的進士,只不過他殿試的答卷符合皇帝的心意,而且,皇帝那時候剛登基,一心想點一個年輕的狀元郎,覺得如此朝中才能有“新氣象”。

然而,許文廣這次是弄巧成拙了。

就連金鑾寶座上的皇帝也是陰晴不定地看著他,覺得這人真沒眼力勁。

這許文廣也不用腦子想想,顧玦怎麼會聽他的,要是會,顧玦昨天就進宮了,還用等到現在……

皇帝的眼神陰沉了下去,面沉如水,不怒而威。

金鑾殿外的天空不知何時也變得陰沉沉的,層層陰雲擋住了燦日的光輝,皇帝的心情猶如這陰雲密佈的天空般。

許文廣半低著頭,根本就看不到上方皇帝陰沉的臉色,也沒感覺到周圍的氣氛不對,還在滔滔不絕地說著:“皇上,宸王殿下為我大齊擊退赤狄,確實有功,可一碼歸一碼,功亦不可抵過,他自恃功勞,囂張跋扈,肆意妄為,簡直目無君上,必須嚴懲,方能以儆效尤!”

許文廣的聲音越來越高亢,一副忠心為君的樣子。

但不少人都已經懶得看他了,誰不知道宸王不把皇帝放在眼裡,誰不知道宸王有功高震主之嫌,可那又如何?!

宸王兵權在握,且有民心,除非皇帝能一舉將宸王剷除,否則反而會後患無窮,逼得宸王不得不反,讓宸王佔到大義。

再說了,南昊那邊,烏訶度羅才剛謀反弒君呢,烏訶度羅可以,宸王同樣也可以。

南昊的事對於今上而言,無異於一個警鐘,讓皇帝對宸王的忌憚更深了。

說穿了,皇帝就是前怕狼,後怕虎。

幾個心裡通透的大臣又朝皇帝看了一眼,就見皇帝的臉色陰沉得幾乎要滴出墨來。

皇帝緊緊地握著金鑾寶座的扶手,眉心緊攢,怒得差點開罵,就在這時,一個青衣內侍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呼吸急促。

“皇上,昊國新君派使臣送來了國書。”青衣內侍走到殿中,恭敬地對著皇帝俯首作揖,“現在昊國使臣正在城門外等候。”

滿堂都靜了一靜,連方才說得口沫橫飛的許文廣都忘了繼續往下說。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諸在了青衣內侍身上,難掩震驚之色也包括前方的皇帝。

皇帝依舊眉頭緊皺。

昊國新帝烏訶度羅這才登基不久,現在他的使臣就攜國書抵達了大齊的京城,很顯然,烏訶度羅應該是一登基,就派使臣出發前往大齊。

齊、昊兩國這十幾年一直在通商,昊人想要入境不難,可是昊國使臣與普通商人不同,他們要入境,按照規矩,理應先由他這個大齊天子同意。

昊國使臣越過了這一步,悄悄入境,到了京城外,才表明身份,說得難聽點,這叫霸王硬上弓。

皇帝有些不悅,卻也沒說不見,手指慢慢地轉著拇指上的玉扳指,問道:“可知昊國使臣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