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殷太后沒有不悅,不少人都放了心,把話題又接到了幾歲啟蒙,有人說自家兒子三歲就開始識字;有人說孩子們也沒幾年好玩,他們家是五歲才請人啟蒙……
就著這個話題,幾乎人人都能搭上幾句,莊郡王妃笑容滿面地恭維殷太后:“還是太后您教子有方。”
“我記得皇上他三歲識字,五歲會誦詩文,十幾歲時,太傅就說他可以下場考科舉了。”
當年,顧玦的文采是滿朝皆知的,當年仁宗皇帝派了十四歲的顧玦出使南昊,不少人都以為顧玦會從文,誰也沒想到一年後,顧玦就去北地從軍。
別人不知道為何,沈千塵和殷太后卻是知道的。
正因為顧玦當年去過一趟南昊,知道南昊武力之強大,而大齊卻是重文輕武,所以才會居安思危,在北地起硝煙時,毅然奔赴北地。
顧玦知道一旦北地淪陷在赤狄人手裡,那麼南昊人恐怕就要蠢蠢欲動了。
大齊與赤狄之戰不僅是在驅逐赤狄這個侵略者,也是在昭顯大齊的武力,震懾四方。
想著顧玦,沈千塵眉目柔和,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見他。
她有些心不在焉,也就沒注意其他人後面又說了些什麼,等她回過神時,端郡王妃的話鋒已經對準了她:“皇后娘娘端莊賢淑,溫婉賢德,才德兼備,真乃賢后!”
她這一起頭,其他人也忙不迭地贊同:
“皇后娘娘與皇上更是郎才女貌。”
“我瞧著就像是神仙託生的一對璧人!”
“……”
外命婦們皆是頻頻點頭,就是說不出什麼漂亮辭藻的人也能點頭附和兩聲。
片刻後,端郡王妃唏噓地嘆了一句:“今天我進宮來,瞧著這宮裡真是比從前‘冷清’了不少,這宮裡還是要多些人,才熱鬧。”
四周的氣氛霎時間變得有些凝滯,眾人皆是看向了端郡王妃,都聽出了“冷清”是什麼意思。
她這是在說新帝的後宮太冷清了,該納妃了。
明眼人聽得一清二楚,不由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原來如此,端郡王妃之前誇皇后是賢后,這是存心把皇后抬高,讓她不好拒絕給新帝選妃。
有的人有些不高興,不想摻和到皇帝選妃的事中,覺得她們被端郡王妃拿著當槍使了;有的人被端郡王妃說得心動了,眸生異彩。
新帝納妃是遲早的事,就是現在這個時候新帝忌憚國喪,怕落人口舌,等再過個三個月到半年左右也差不多可以選妃了。
如果他們府裡的姑娘能第一批進宮為嬪妃,就有機會生下皇長子。
任何一個男子對自己的長子都是有幾分在意的,皇長子的地位比起後面幾個皇子總是不太一樣,就算比不上嫡子,但未來的事也不好說……
沈千塵:“……”
沈千塵自顧自地喝著茶,動作優雅,如一幅畫般恬靜。
端郡王妃笑著又道:“皇后乃統帥六宮之人,自古能被稱為賢后的,無一例外都有博大的胸襟,寬厚賢德,將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
沈千塵放下了青花瓷茶盅,沒有動怒,目光中帶著幾分漫不經意,道:“賢后不是賢后,不是你們說了算的!”
她的語氣溫溫和和的,這一句話就堵住了端郡王妃等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