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蠻人最值的讓人重視的,就是他們的鬥志,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與物鬥。惡劣的草原環境,養成了他們這樣兇悍的性格,也讓他們無比堅韌。除非是那種極端不利的情況,否則他們都會保持高昂的作戰意志。
可是,夏侯淵眼中的那些所謂蠻人,似乎並不如同他先前所瞭解到的東西,那些人的坐騎顯然不是漢土中原可以培育的,的的確確是來自草原上的上等馬匹,而他們的一些行為習慣也的的確確漢人不同。不過。這些人卻還是給了夏侯淵一種感覺,感覺就像他們只是表面上是蠻人。骨子裡是漢人一樣的感覺,或許只是流著同樣民族鮮血的召喚?
當然夏侯淵不是一個謀士,他沒有那股想要穿透表現看穿本質的研究心,但是並不妨礙他從這些東西中找到自己渴望尋找到的良機。
相比較起蠻人的殘暴,自己部隊這兩萬人在初次見到對方就為他們惡鬼一樣的名聲有所震懾,真正的曹軍主力大多用於抗衡河東大軍,撥給夏侯淵的這兩萬人,只不部分是老兵,其餘人卻算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固然已經有了曹軍一線兵團的戰力。但心裡素質上還是差了許多。
事實上,當黃忠大軍壓境,平白又添了這麼多兵馬,十萬餘人的數量。五倍於己的實力差距,就是他的覺得心灰意冷還別提這些心裡素質遠遠不如他計程車兵了。何況那些殘暴的蠻人的事蹟,劣跡斑斑,就算是平民百姓也多有耳聞,只是以前距離太過遙遠而不當一回事,現在親身經歷了,又在對方如此強勢之下,自然而然的便有了那麼一絲陰影。
而這些天過去,軍心士氣的低迷是夏侯淵早就料到的,而濟南,矩平兩處的激烈大戰,更是無時無刻不敲打著所有人的心臟,面對這樣的攻勢,兩城計程車兵只有咬牙苦撐。但所有人都悲觀的認為,兩城的陷落似乎只是時間間題。
或許。還能支撐起他們戰鬥**的,就是援軍的問題。荀彧的三萬人,青州調來的三萬人,都是支撐他們戰鬥下去的信念,雖然不知道這些援軍什麼時候才會抵達。
夏侯淵也知道。如果放任就這樣苦守下去,遲早都會因為久等援軍不到,而士氣越發低迷影響作戰,到時候,單憑他的威望,恐怕也無力
天。
所以,當對方不停騷擾東阿的時候。他就已經開始在腦海中萌生一個膽大的計劃。
他需要一場不大不小的勝利。來刺激起全軍求勝的渴望,也壓下河東十數萬大軍帶來巨大壓力,所以,他膽大包天的做出了出城的軍令。
出城,不是為了在正面上和河東大軍過招,就是他再狂妄,也不會認為以三千人能夠做到什麼。
所以,他只是為了一次有預謀的偷襲,不大不的偷襲。
事實上,河東十數萬人,自然不會是就對半分的去圍困濟南和櫃平。更多的兵馬還在後方,隨時準備在兩城露出疲態的時候發動致命一擊。
所以前線的兵馬,並不多,各自也不過兩萬人而已。而與之對應的是,在濟南矩平後線上,河東軍的作戰指揮中樞,已經從泰安,歷城向前移動到了臨濟這個不大不小的縣城。
臨濟靠近濟水,地勢開再,但是因為這裡水勢太,過湍急,時不時會有洪水上岸,雖然位子不錯,可是人口並不多,加上,這裡並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周圍也無險可守。所以也並不得人重視。
不過,在當前這個時候,臨濟這個既能連線後方歷城,泰安,又能控制濟南,櫃平的小縣城,卻難得成為了一次作戰的中心。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這個小城畢竟地勢太過開闊,而城池又實在太並不能屯放太多的輻重,也不允許駐紮更多的兵馬。
所以,河東軍大軍依此為中心。便向四周一連下放了無數到行轅軍塞。
畢竟是在開闊地方上,不會釀成當年長社的慘劇,也並沒有連環相依。成了夷陵故事的悲傷,但是,各個營寨的分散,又似乎讓力量太過
。
但是沒有人會認為這算是什麼破綻。要知道夏侯淵不過兩萬人而已。一直都被壓著打,能夠守護住那麼久的時間,在河東上下看來夏侯淵就該燒高香了,力量分散紂薄弱又有什麼關係。莫非他懷能突破濟南。櫃平的封躲引後面來?又或是憑藉那三千一直都龜縮在東阿不敢探頭半步的兵馬深入他們的腹地?
這些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可是在偏偏就不是他們所想到的。而所謂一直龜縮的夏侯淵,偏偏就悄然無息的彈出了腦袋,而且,那腦袋上還有一張利索的嘴牙。
夏侯淵自然知道,這麼多天的騷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