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由就讓人聯想到了戰國時代,一個上黨郡隨著局勢變化竟然延伸到了秦國和趙國進行到一場決定國運的詣天大戰!長平一戰,趙國一蹶不振,六國再無法擋住秦國兵鋒。
後世許多人說上黨的糾紛其實就是秦國刻意挑起,為的就是要來一場戰爭將六國中唯一還能與他一般高下的趙國徹底踩在腳下,這也是秦國為什麼在戰爭初期能夠那麼快的動員起來的原因。
事實上,當這一場河南大戰在後來的記載中,也是毫無疑問的將漢中這個導火線也入了史書。一如同長平之戰的上黨,漢中也是衛寧所謀劃的刻意挑起戰爭的導火線,也同樣是為將唯二的兩個對殘打廢酬
當然,動機是迥然不同的,大秦帝國永遠是霸氣,四代秦王的雄才偉略也是衛寧發動這場戰爭的小家子氣完全無法比擬的。
他只是單純的為了讓自己的意志在未來繼續貫徹下去,便只是為了保護自己的侄子不會受到孫堅。曹操這兩個蓋世梟雄的欺凌,爭取足夠多的成長時間,,僅此而已。
這是一場國運之戰,如同另外個時空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而比起這兩場戰爭不同的是,雙方的實力至少在表面上是對等的,其中一方的統帥,有著致命的隱憂!
大半年的對峙,讓雙方都施展了渾身解數。
事實上,當衛寧派遣趙雲攻略漢中開始,這場明爭暗鬥就已經開始了。
曹操,孫堅領兵開始囤積陳留,衛寧不甘示弱以徐榮太夾慈穩固官渡到陽翟四點三線,控制曹操,孫堅不能輕舉妄動。
但從戰爭初期開始,河東的龐大壓力顯然是遠遠超過孫曹聯軍的承受力的。所以在暗處,孫曹聯軍的動作時遠遠要高於河東軍。比起河東軍更將注意力放到各部需要先行攻略的據點,而將計謀人力都運用到這些方面上,孫曹聯軍更是不遺餘力的希望控制大勢而達到削弱河東在正面戰場的勝率。
從挑撥張魯,並且派遣弗當。于禁進入漢中渾水摸魚,幫助張魯抵擋河東軍的攻勢,一直到策反劉備反抗河東,並且攻入翼州,而後,公孫度勾結高句麗犯境平崗,遼西。牽制幽州,不得不說,至少,孫曹的努力都不曾白費。
漢中一度曾經因為孫曹的插手而差點延緩了河東大戰略佈局的時間,這已經是足夠大的損失了。
而雖然劉備的策反,至少在明面上讓河東的大糧倉翼州陷入了內亂的境地,公孫度的入寇,更是讓北方有數的兵源提供地幽州無法分出力量援助衛寧。
再然後,輕兵出擊奇襲漢中。這若在旁人看確實是一招絕妙之旗,三餚的防線因為劉表的左右逢源給了孫曹絕對的機會,指示河東的腹地能夠讓孫曹看到攻擊的可能。
關中大亂,將會帶動整個河東的動盪,弘農之於安邑的距離,註定了衛寧不敢分心在南方,而南方大軍也絕對不會坐視不理關中的內亂。若能再掐斷洛陽,虎牢關的供應。那麼在南面除了官渡就再無一處讓這十數萬河東軍能夠退縮的禦敵!
雖然是失敗了,並且損失慘重。但無疑,還是能夠給孫曹帶來一些希望。
四樓斧下來。雖然關中,漢中的陰謀詭計都為河東所破解,但公孫度和明面上劉備所取得的成功,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河東的實力。
是以,現在孫曹已經非常明白這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到了什麼地步,要贏得這場戰爭,就要將敵人的實力盡可能在決戰開始之前削弱到底。
所謂戰爭,就是消滅敵人,壯大自己。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無疑是相當愚蠢的。雖然這場戰爭註定了最後的結果都是大家無法承受的,但是要儘可能的減少損失。那麼該怎麼辦?
方法有兩個,一個就是在自己損失不大的情況下消滅對方,吞併對方的實力化為己用,二一個,便是儘可能的拉一些倒黴鬼來給自己分擔傷害。
天下間還有能力參與這三方角逐的,便只有兩人而已。
事實上,劉備公孫度在所有人眼中都只是招之則來,呼之則取的菲米。無法左右戰爭的走向,真正讓他們都重視的,只有現在還存活下來割據一方的二劉。
坐擁西川天府之國的劉境,多年遠離戰亂,積累下來的龐大家資足可以讓任何一方諸侯都眼紅,看看張魯臣服,從漢中官倉中遠遠不斷送往關中的糧食,便可以猜測到,比起張魯更加富庶…川淖該有何等的底蘊!要知道“在另外個時空中,劉備在敵嘖州州!後。還能爆發出那樣強大駭人,甚至差點讓吳國不戰而降的強橫復仇力量。其實就是依靠劉焉,劉樟兩父子所積累下來的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