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白日裡,將軍還被典將軍責罰,留有主帥不合之想,現在將軍如此做法,豈不是更”這副將一口氣說下去,但說到此處還是語氣一停,有些緊張的看了張遼一眼。
“豈不是明目張膽,因私廢公?”張遼竟是完全一副平淡模樣。隨口接道。
說道此處,張遼環視所有人,不由淡淡一笑,“想必諸位不少都是這般想的吧?恩”或許還有人想看我笑話,等戰後被問罪解職”,
“不過,我在這裡還是要提醒諸位一句”張遼語氣一轉,讓不少心中咯噔一跳,這才想到張遼將他們都起來,莫非要他們一起串供?
但很快就搖了搖頭,拋開這不切的想法,這裡不少人心中並不服氣張遼,更多的人只是忠於衛氏,張遼區區降將影響力也沒有那麼深刻。事實上很多人不解,白天張遼雖然和衛三劍拔弩張,但畢竟都是衛三盛氣凌人。張遼末了還自願請罪變相為衛三求情,現在怎麼也不該去做見死不救的愚蠢舉動啊?
就在這時,張遼終於繼續道,“我並非是不救衛三將軍,而實則在此地按兵不動乃為將劉備一網打盡!今晚請諸位身不卸甲,清點兵馬,正是為了防備劉備從西門突圍而出!”
眾人大驚失色,面面相覷,張遼的話在他們看來的確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東門也就罷了,當初圍三缺一留下東門不攻就是為了讓對方棄城逃走,中途截殺,這樣太過明顯,稍微懂一些兵法都能夠察覺到其中的陷阱。只是圍三缺一能夠成為兵法中最為經典的戰例之一,只是結合對方主將的狠辣決心,若是一般敗將想要儘可能的保護住自己麾下軍隊的實力。就算知道陷阱也會鑽進去。
但如現在。遇見平原軍這樣拿兩萬人馬不當人命的衝死突圍,北門便是平原軍突圍的方向讓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這裡也有不少頗有些韜略的人,稍微分析一下對方的動靜,便很輕易的聯想到在幽州和趙陽對峙的遼東公孫度和高句麗聯軍。雖是敵人,不少人還的確佩服關羽這樣壯士斷腕的決心。用兩萬人命來換取攪亂河北的契機,以及對局勢的把握也是他們心服口服。
正是如此,這些人才對張遼對北門見死不救的態度而擔憂,惱怒不已。若是放跑了劉備,讓他帶領這些殘兵從背後突襲幽州,那麼若趙陽一敗。幽州,翼州豈不是便再度陷入重重戰火之中了?
所以,張遼此刻的話一出來,便頓時讓在場所有人都不相信了,還更以為是張遼對衛三不滿而起的託詞,雖然張遼並沒有理由去做這樣得傻事,可高偏就只能這樣解釋。
張遼當然不會認為就這樣能夠讓這些將領相信。
事實上,就連他都有些忐忑不安,對劉備關羽真正的突圍方向在西門這件事情上,他和陳登討論了再三,即便陳登可以一臉堅定的認定了劉備會走西門,可他還是有些躊躇,雖然他的直覺和對關羽的瞭解告訴他,這的確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再加上,他已經放棄了去東門而暗中掌握西門,已經容不得他後退了。
當然,他和陳登的推算並沒有告訴衛三,以衛三的脾氣若是知道了關羽真正的動靜,是決然不會去守護北門的。更有可能因為那暴躁的脾氣而讓對方看出了端倪。
而白日他與衛三的爭執。其實也是他和陳登謀劃下來的一部分。雖然這場爭執差點就因為小覷了衛三的驕橫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也差點因為典韋強出頭而差點害死衛三,張遼毫不懷疑,若是沒有人為衛三求情,典韋會真的將衛三斬首示眾,,
這場爭執唯一的目的,其實只是讓關羽看到他們河東軍將帥不合而已。
白天的衝突在陳登的刻意運作下,很快傳入了平原城內。
很容易的,解釋了為什麼張遼臨陣鳴金收兵,也解釋了張遼被調離前線而去當個守株待兔的設伏主將。
不過不管怎麼樣,張遼調離前線,對於他們來說便是上佳的訊息,也是關羽敢於孤注一擲豪賭的最大原因。
當然,他並沒有在北門堅持到最後,並沒有看到直到他離開和劉備匯合為止,都不曾有援兵從西營出前去救援北門。他卻知道以衛三的特殊身份,西營的部將決然不會棄北門而不顧”
當然,這是他所想象中,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雖然事與願違”,
當他趕到西門的時候,劉備等大小心腹早已經等候多時,三千被挑選出來的精壯雖然不知道有另外接近兩萬的袍澤為他們這次突圍而死,但並妨礙他們此刻求生的急迫。
“二弟!北門戰事如何?”見到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