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晴的目無主君,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識大體者對誠德帝之無能大加鞭撻,尤其是八旗子弟中,贊成誠德帝禪位者不在少數,此無他,八旗子弟大多受過弘晴的各種恩惠,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在新軍中任事的,自是都希望弘晴能取誠德帝而代之,正因為兩種主流意見間幾無可調和處,為此引發的爭辯乃至鬥毆當真不在少數。
流言沒有牙,卻吃人不吐骨頭,但凡被捲入其中著,應對上若是稍有失當,不是身敗名裂,便是身死道消,這個道理,只要是為政者,就不可能會不懂,面對著這等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暴,朝中親近弘晴的大臣們無不為弘晴很是捏了把冷汗,要知道這可是涉及到君臣大義之事,實非等閒可比,若是不能迅速將此風‘波’壓將下去,旁的後果姑且不論,弘晴素來的好名聲怕就得臭大街了去,而這,對於為政者來說,絕對是大忌之最。
形勢無疑是嚴峻的,至少在朝中文武看來是如此,然則弘晴卻並未因此慌了手腳,不單不出面闢謠,也沒讓下頭人等出面反擊,就這麼一派無所謂狀地保持著緘默,該幹啥,依舊幹啥,每日裡都在頤和園裡排程著軍政變革之諸般事宜,就宛若無事人一般,是真的不曾聽得傳聞麼?顯然不是,實際上,早在流言方才剛開始流傳之際,弘晴便已從小串子衚衕處得到了準確的線報,早已知曉此番哄‘亂’的流言是何人放將出來的,但卻並未打算理會。
弘晴這般淡定可不是沒有道理的,一來麼,此等流言殺傷力雖強,可那是對內心脆弱之輩而言的,於弘晴來說,卻是半點效用皆無,本來他就行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之道,自不會在意旁人都在說些甚,再說了,這等流言愈是要爭辯,就愈發會陷得深,真要是被這等爛事纏住了手腳,軍務革新的事兒怕就不知要遷延成啥樣子了的,與其自‘亂’陣腳地去‘亂’撲火,倒不若穩坐釣魚臺來得好,至於流言麼,再怎麼傳,也不過就是一陣風而已,看似洶洶,不加理會的話,沒多久就會被新的話題所取代,對此,經歷過前世那等資訊時代的弘晴可是心中有數得很,自不會因之而‘亂’了分寸,然則真要說起來,上述理由其實都不是根本之所在,真正令弘晴按兵不動的只有一條,那便是等著誠德帝的後手浮出水面!
沒錯,流言是很有殺傷力,可這等殺傷力卻是把雙刃劍,似眼下這等朝野哄傳的情形下,弘晴的名聲固然會有所損失,可誠德帝的形象同樣也得受損不管持何等意見者,怕都不會以為誠德帝是啥明君,這一點,對於素來好面子的誠德帝來說,顯然不是件好忍受之事,而他偏偏就這麼幹了,毫無疑問,其所謀必大,而這,方才是弘晴真正要提防之所在!
訊息很快就有了,就在流言大起的第三天,誠德帝突然連下數道詔書,先是將二、三、四、五、六等五位阿哥一體封了郡王,緊接著,又下詔令二阿哥管工部,雍親王世子、多羅貝勒弘曆為之副;三阿哥管戶部,四阿哥管刑部,五、六兩位阿哥一體到兵部幫辦。
“‘混’賬!去,傳本王之令,豐臺大營全面動員,備戰!”
如此多的詔令幾乎是一口氣全都下了,愣是不曾經過朝議,甚至沒給張廷‘玉’等軍機大臣們通個氣,全然都是誠德帝自個兒乾坤獨斷之結果,其餘幾條也就罷了,將二阿哥與弘曆派到工部,完全就是衝著弘晴來的,要挖的可是弘晴的根基之所在弘晴這麼些年來,主持過的部‘門’不少,工、吏、兵、刑基本上都曾呆過,可真要說根據地麼,就只有工部一個,而真正讓弘晴重視的,也只有工部,概因那可是大清經濟騰飛以及將來文化普及的基礎之所在,自是不容有絲毫的閃失,正因為此,一聽誠德帝居然把二阿哥以及弘曆派去了工部,弘晴當即便怒了,原本就不曾徹底放棄的武力解決之道立馬便再次不可遏制地從心底裡翻湧了起來,但見其憤然地一拍文案,已是面‘色’猙獰地咆哮了一嗓子,聲如雷震中,殺氣就此陡然大起了……--5aa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