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下病倒了。
還有一點,就是此時的希特勒手下已沒有多少出色的將領可用,希特勒不希望隆美爾這個新興的將星在北非打到最後,於是就以讓隆美爾回柏林養病為由想將他調走。
但讓希特勒沒想到的是,隆美爾再一次拒絕服從這個命令。
隆美爾是個高傲的人,或者也可以說是虛榮心很強的人,他總是生活在別人的敬仰和恭維中,所以不願意像現在這樣被盟軍追擊幾千公里然後灰溜溜的就“逃”回柏林。
就像他對托馬斯說的:“我不會讓人以為我是應付不了這個局面所以才丟下這個爛攤子離開的!”
當然,隆美爾是不會這麼對士兵們這麼說的,他對士兵的說法是:“在這危急的時刻,我是不會丟下你們獨自離開的,我要與你們一起,直到最後!”
隆美爾總是能適時的調動士兵們的積極性,這使非洲軍隊在突尼西亞做短暫的休整後很快就恢復了士氣。
而反觀英軍……原本小心翼翼在後頭追擊的他們由於一路過於順利,追到現在就有些大意了,甚至就連蒙哥馬利都在懷疑隆美爾會不會進一步撤退甚至是乘著黑夜搭乘運輸船退回義大利。
然而就在這時,德軍第10裝甲師和第21裝甲師突然沿著海岸線發起反攻,而第15裝甲師和第164裝甲師則從南線穿插,於是就使中路依舊朝前挺進的盟軍部隊突然之間就掉入德軍四個裝甲師的包圍圈中。
蒙哥馬利不由大驚失色,慌忙讓英軍裝甲師及反坦克部隊到兩翼堵住進攻的德裝甲師,於是兩軍又在東線打得難分難解。
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了阿爾及爾,達爾朗馬上就召開了一次會議,在會議上他興奮的說道:“將軍們,我們的機會來了,隆美爾與英聯邦軍在東面會戰,現在正是我們進攻比賽大港的時候!”
“將軍!”這時吉羅就提出一個不同的意見:“我們為什麼不再等等呢?我的意思是說,讓德國人和英國人打久一些!”
吉羅將軍的話很快就得到法國將軍們的贊同,他們認為最好是等德、英兩軍兩敗俱傷後他們再出手。
只有少數的幾個人反對,朱安將軍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觀點是,如果那樣做的話,法軍其實就是撿了便宜,這對法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會有幫助。
朱安將軍是對的,因為張弛知道,這一仗根本就不會有什麼兩敗俱傷。
隆美爾的計劃很好,四個裝甲師分別從左右兩翼穿插對中間的英聯邦軍兩面夾擊,如果是在一般情況下英聯邦軍根本就抵擋不住德裝甲師的衝擊。
那麼接下來的戰況就可以想像了,英聯邦軍會被隆美爾這一招回馬槍打得狼狽不堪,甚至隆美爾的裝甲師還會反攻進利比亞。
再有太大的戰果也不太可能,這是由德軍有限的燃油所決定的,除非隆美爾能一路繳獲英軍的燃油。
但是……
非洲軍團的指揮權並不在隆美爾一個人手裡。
事實上,此時的非洲軍總司令是馮。阿尼姆,而隆美爾卻是一個要被希特勒調回柏林的將軍。
更糟糕的還是阿尼姆與隆美爾兩人互不相容:阿尼姆是貴族之後,他看不起出身於一箇中學校長之家的隆美爾,而隆美爾又對貴族出身的將領有著本能的反感,他認為那些貴族不過是虛有其表,他們在戰場上能做的就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這樣雙方的作戰參謀老死不相往來,而且暗中互相較勁,於是在突尼西亞演變成了一種指揮不明的人事關係。
這種人事關係很快就導致了一場災難。
在隆美爾命令四個裝甲師朝英聯邦軍兩翼穿插的時候,阿尼姆卻認為在如果缺乏補給的情況下用這麼多的部隊發起反攻無異於自尋死路。
就像阿尼姆對參謀說的:“隆美爾這是在幹什麼?他是準備用一天的時間就把我們積累一個月的燃油和彈藥就全部用完嗎?他這樣幹,我們又拿什麼來守住馬雷斯防線?!”
於是阿尼姆根本就沒通知隆美爾,直接就將第10裝甲師調走……第10裝甲師是阿尼姆從義大利帶來增援突尼西亞的,當然會服從阿尼姆的命令。
這使得北線只有第21裝甲師,而第21裝甲師又在之前的戰鬥中損失慘重手裡只有二十幾輛坦克。
“進攻吧,先生們!”張弛建議道:“給德國人致命一擊,再遲的話,這場仗的勝利就與法國無關了!”
第七百八十三章 顧問
張弛的話在阿爾及爾政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