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軍,糧食、衣物、彈藥等都夠印度方向的美軍運輸機忙上一陣的了。而這些又是不得不做的工作,否則密支那防線就無法將其稱之為防線。
但是現在,史迪威就完全不需要擔心這方面的問題。
中**隊想要什麼東西儘管去倉庫取就是了,而且還是應有盡有種類齊全,甚至就連擋雨的雨披都有……這倒不是英國佬心思細膩,而是他們的軍隊在緬甸殖民了近百年,他們的部隊早就適應了緬甸的氣候並配備了相關的裝備了。
於是史迪威在印度組織起的數十架運輸機就可以騰出手來專心為密支那空投防空裝備……之所以要空投,是因為緬北的兩個機場一個位於密支那另一個位於孫布拉蚌西面的葡萄。
密支那機場因為距離前線太近而不適合運輸機降落,葡萄則是因為機場太小同樣也不適合大型運輸機起降。
所以幾乎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遠征軍戰士們做的就只有一件事:找到運輸機空投下來的高射炮、高射機槍、彈藥並將其運送到合適的地方拼裝起來。
日軍方面當然不甘心戰略物資就這樣成批成批的運進緬北,所以幾次三番的派出戰機來攔截,但日軍很快就發現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途勞……原因是日軍的戰機是從曼德勒起飛的,在它們飛往密支那的過程中其側翼就會暴露在西面的英帕爾面前,這就意味著駐紮在英帕爾的美國空軍可以用更少的油料和更充足的時間對日軍戰機進行攔截。
(注:投入空戰的是美國駐印度的第十航空大隊,這支航空大隊是同年一月在印度成立。其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中英聯軍提供空中掩護搶奪制空權,只是因為英軍的消極作戰導致幾個會戰接二連三的沒能打響,所以美軍第十航空大隊一直沒有發揮作用。歷史上的這支航空大隊隨後因日軍已經佔領緬甸全境發揮不了什麼作用,於是就調往北非投入英軍主導的阿拉曼戰役。此時緬北既然還在中**隊手裡,那麼第十航空大隊也就沒必要再像歷史一樣調往北非了。)
更重要的還是,印度英帕爾的美軍有來自美國方面源源不斷的物資。而日軍在曼德勒的物資這其中也包括戰鬥機的彈藥和燃料都需要從日本本土運至仰光再用還沒全面的開通的在雨季中泥濘不堪的公路和鐵路運往曼德勒,這脆弱的運輸線甚至還要時不時遭到美軍戰機的轟炸。
所以,日軍根本就耗不起也打不起。隨著遠征軍手裡的防空裝備越來越多,密支那的上空也就漸漸的安靜了下來。這使得美軍運輸機更加快速的往密支那運送戰略物資,有時甚至還降落在密支那機場卸貨。
有句話說戰爭打的就是後勤就是物資,這話也的確有一定道理……就比如這會兒,因為中美聯軍的後勤運輸及物資情況要比日軍好得多,於是很順利的就奪取了緬北的制空權。
另一方面的問題,就是要在孫布拉蚌建立一個訓練基地並開通從密支那到孫布拉蚌及孫布拉蚌到印度的公路。
其實這也不能說是“開通”。因為從密支那本來就有公路到孫布拉蚌及印度的雷多,只是這些公路太窄不適合大量運送物資,這就需要大量的勞役將其拓寬。
在這一點上也許中國士兵能夠承擔,但史迪威卻認為遠征軍總人數不過四萬人,這些兵力防守密支那防線建立防空火力網都已經略顯不足了,如果還要抽調人手去修公路、建基地,在不遠的將來還要訓練,那無疑會給密支那防線帶來許多不可預測的危險。
既然不用中國士兵。那自然就只能用緬甸百姓了。
於是英軍留下的物資又發揮了作用……能夠讓百姓幹活的就只有食物。
在這時候就別管什麼錢了,錢這玩意歸根結底是要能夠買到東西。而在緬北這到處都是崇山峻嶺的山地,交通和商業都沒有得到多大的發展,再加上這時還是戰爭時期,就算是大把大把的美元在手裡也跟擦腚的草紙差不了多少。
而密支那卻有大批逃難過來的華僑及部份緬甸百姓卻因為缺食少穿而挨餓受凍,於是就不用想了……讓他們去修路建基地,工資用糧食結算。
這一來可是把那些華僑及緬甸百姓樂壞了。只需要付出勞動力就能填飽肚子何樂而不為。
這其中尤其是華僑,他們本來就很支援中**隊打日本鬼子,這時又能支援自己的部隊又能賺到糧食,當然就不會有什麼意見,有些華僑甚至全家老小都帶著去修路而要求的糧食卻只需要裹腹就可以了。
用他們的話說。就是:“中**隊是來幫咱們打鬼子的,戰士們付出的是血、是命,咱們不過是出點力,如果這都要